渐渐,渡口已经在望。此刻庄稼人正在歇晌,田野里、道路上几乎看不到一个行人,天河渡口也显得空荡荡的。两个清兵和两个乡勇坐在树荫下耍钱,岸边拴着一只渡船,有个乡勇蹲在船头抽烟。他们看见王清父女走来,互相嘀咕几句全都站起来。待王清和王聪儿走到近前,其中的大个子清兵,一抖手中枪问道:“干什么的?”
“过江。”王清从容不迫地回答。
“去哪里?”
“郧西。”
“做什么?”
“卖艺。”
“从何处来?”
“浪迹江湖,四海为家,卖艺之人,居无定处。”王清拱拱手,“各位,我们要在日落前赶到城内,请方便一下。”
大个子清兵把王清、王聪儿上下打量一会,和同伙们咬着耳朵说:“把他们当白莲教抓起来。”
“没有凭证啊。”小个子清兵说。
“管他是不是,咱们两三天未曾发市了。你看那个姑娘,嫩得象刚出水的莲花。”
清兵、乡勇商量好,用刀枪四面逼住了王清父女。大个子清兵抖抖手中枪说:“你们抬头观看。”
王清、王聪儿举目一望,树杈上挂着一颗血肉模糊的人头。树干上张贴的告示上写:“张大顺系白莲教匪,斩首示众⋯⋯”
王清强忍悲愤,故作害怕说:“这,简直吓煞人。”
大个子清兵一阵冷笑:“休要装聋作哑,你们与他分明是一路!”
“这是从何说起,我父女俱是本份人。”
“莫再罗嗦,把刀剑交出来!”
另几个清兵、乡勇也齐声叱呼:“快!”
王聪儿感到非动手不可了,她用眼色示意父亲。于是,二人都趁解刀摘剑之机,猛地拔出武器。王聪儿手起剑落,先砍翻一个乡勇,随即跳上船,又把使船的乡勇砍倒。与此同时,大个子清兵也在王清刀下做了无头之鬼。小个子清兵与另一乡勇见势不妙,拚命奔逃。王清也不追赶,跳上船砍断缆绳,王聪川摇橹他撑篙,把船直向对岸驶去。
小个子清兵见船已离岸,返身回来从树上摘下弓搭上一支箭,直向对岸射去。这是支响箭,带着哨音从船上飞过,落入对岸树丛中。立刻,有一小队官军冲出来,吵嚷呼喊着,拉开了张网捕鱼的架势。方才逃命的乡勇,不知从哪儿又勾来十余个乡勇,也鼓噪着涌向岸边。前有拦截,后有追兵,船在江心团团打转,王清浓眉紧锁,焦灼地思虑着对策。
王聪儿见状忙说:“前后无路,我们何不顺流而下。”
一语提醒王清,他立刻掉转船头顺水放去。两岸的官军、乡勇急得乱叫,沿着江岸边放箭边追下来。
顺水行舟,小船象离弦箭如飞而下。眼看就要把清兵、乡勇甩掉,不料对面却驶来十几条篷船。首船船桅之上,高插一面旗帜,旗上斗大的“杨”字清晰可见。船头立个佩剑青年,他身旁,站着七、八个执枪握刀的乡勇,都穿着黑色号衣。前胸是偌大一个“勇”字,后背是个“杨”字。后面各船也都有乡勇护卫。追来的清兵、乡勇远远望见这支船队,狂呼起来:“快, 截住, 他们——是白莲教!”
王清见前有乡勇船队,就把船驶向岸边,打算弃舟逃走。船到北岸,却见芦苇丛中有个江汉子,便顺势把船撑了进去。
逆水而上的是队粮船,乃郧西县杨家坪大财主杨国仲家的。船头的青年,是杨国仲养子杨升。他年方弱冠,俊美儒雅,是个风度翩翩的美少年,锦衣玉食的贵公子。他见王清的船进了江汊子,略微思索一下,也吩咐船伕摇船跟进。
王清的船只顺着曲折的水道,左弯右拐行进一里多路,到了尽头。水面豁然开阔,一个方圆数亩的水荡出现在面前,水面长满了白色的莲花。水路已尽,追兵即至,王清父女欲弃船登岸逃走,清兵、乡勇已向水荡包抄过来。
你好,女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