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价值
茎皮纤维坚韧,可制绳索;茎干的木质部分可作造纸原料;其肉质花可以加工成为可口的果汁、果酱、果冻、果酒等,而且加工容易,除酿酒外,上述食品家庭都可自制;花中可提取色素,应用于糖果、饮料中,稳定性好。种子可榨油供工业用和食用,萼片是饮料、食品的原料。枝条的茎皮纤维可作纺织原料。
药用价值
玫瑰茄用根、果、种子入药,对心血管、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症均有疗效。有利尿、促进胆汁分泌、降低血液粘度、降低血压和刺激肠壁蠕动的功效。
相关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根、种子有利尿,强壮功能。
观赏价值
玫瑰茄花紫红色,色泽艳丽,花冠与花尊美丽别致,可丛植或片植于公园、庭园等地,可作绿篱,还可盆栽观赏。是美化环境的观赏植物。
7
植物文化
花语为宁静、等待。 有“植物红宝石”的美誉。
玫瑰茄,原产于非洲、东半球热带地,全世界热带地区均有栽培。1945年传入中国福建,中国台湾、广东和云南南部等地也引入栽培。[6] 常见于热带、亚热带。 生长在北纬30°以南,海拔600米以下的丘陵与平地。
花单,生于叶腋,近无梗;小苞片8-12,红色,肉质,披针形,长5-10毫米,宽2-3毫米,疏被长硬毛,近顶端具刺状附属物,基部与萼合生;花萼杯状,淡紫色,直径约1厘米,疏被刺和粗毛,基部1/3处合生,裂片5,三角状渐尖形,长1-2厘米;花黄色,内面基部深红色,直径6-7厘米。蒴果卵球形,直径约1.5厘米,密被粗毛,果爿5;种子肾形,无毛。花期7~10月;果期11~12月。
玫瑰茄喜温暖,畏寒冷,怕早霜。年平均气温19-23℃。生育期的有效积温(≥15℃)240天以上。平均初霜日12月1日。适宜在短日照条件下生长,喜阳光充足。喜湿润,湿热、耐旱、怕涝,忌积水。耐瘠瘦,耐酸性土壤,对土壤要求不严,除黏土与碱性土外,一般土壤均可生长,在新垦地、土层深厚、疏松肥沃、酸性至微酸性的沙质壤土上生长旺盛。
玫瑰茄一般高2米左右,茎淡紫色,叶异型,下部的叶卵形,不分裂,上部的叶掌状深裂,裂片披针形,花单生于叶腋,近无梗,花萼杯状,淡紫色,花黄色,内面基部深红色,蒴果卵球形,近顶端具刺状附属物,基部与萼合生,种子肾形,无毛,花期夏秋间。
中文学名
玫瑰茄
目
锦葵目[3]
拉丁学名
Hibiscus sabdariffa L
亚目
锦葵亚目
别称
洛神花、洛神葵、洛神果、山茄、洛济葵
科
锦葵科
界
植物界
族
木槿族 Hibisceae
门
被子植物门
属
木槿属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种
玫瑰茄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分布区域
全世界热带地区
花期
7-10月[4]
口感
味酸
高度
200cm左右
功效
敛肺止咳、降血压、解酒
域
真核域 [5]
分布范围
全世界热带地区均有栽培、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和云南南部
原产地
东半球热带地区
蒴果形状
卵球形
命名者
Linn
命名年代
1753年
果期
11-12月
赏景色品味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