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价值
兰花香气清洌、醇正,兰花多用于茶,也可用来熏茶;还可做汤等菜肴。[4]
药用价值
据记载,兰花全草均可入药。其性平,味辛、甘、无毒。有养阴润肺,利水渗湿,清热解毒等功效。可应用于临床内、妇科诸症。根可治肺结核、肺脓肿及扭伤,也可接骨;兰花花梗可治恶癣。[4]
建兰根煎汤服,据说为催生胜药,叶治百日咳、可治虚人肺气(一作肝气),果能止呕吐,种子治目翳。蕙兰全草能治妇女病;春兰全草治神经衰弱、蛔虫和痔疮等病。素心兰花瓣可以催生。蕙兰的素心花瓣阴干亦能催生。
8
植物文化
市花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爱兰、养兰、咏兰、画兰,古人曾有“观叶胜观花”的赞叹。人们更欣赏兰花以草木为伍,不与群芳争艳,不畏霜雪欺凌,坚忍不拔的刚毅气质,“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兰花历来被人们当作高洁、典雅的象征,与梅花、竹、菊花一起被人们称为“四君子”。
1987年在全国十大名花评选中,兰花仅次于梅花、牡丹、菊花,名列第四。兰花被中国的河北省保定市、福建省龙岩市、台湾省宜兰市、贵州省贵阳市、云南省保山市选定为市花。
诗文
《孔子家语·六本》商即:孔子的学生子夏、子贡,都是孔子有名的门徒。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子贡喜欢同才质比不上自己的人相处,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见丧失。原因何在呢?于是孔子举了一系列比喻,说明交友和环境对人品性的影响作用,最后以与善人居,如入芷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芷兰之室是说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成为一个颂蕙芷的成语。他还将夫兰(夫兰:蕙兰和白芷称为一对,合名:蕙芷 )称之为“王者之香”这句话流传至今。
《孔子家语·在厄》:芷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劳而改节。
《荀子·宥坐》: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之学,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也。
《周易》:同心之言,其嗅加兰 。
洞庭第一长联中所云:沅芷南芬,澧兰北秀。
晋陶渊明《饮酒》
梁宣帝《兰诗》:开花不竞节,含秀委微霜。
唐李白: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
唐崔涂《幽兰》
唐颜师古《幽兰赋》
宋向子湮泳石斛兰《浣溪沙》
元 余同麓《咏兰》
明朱熹《兰涧》
明张羽 《着色兰》
明孙克弘《兰花》
明徐渭《兰》
明陈汝言《兰》
清刘灏《广群芳谱》
清郑板桥《折枝兰》
清康熙《咏幽兰》
清秋瑾《兰花》
**《咏兰》
潘天寿《题兰石图》诗
邮票
1988年12月25号。中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中国兰花”特种邮票。志号:T 129。全套4枚连印。邮票画面都以画配诗形式,清幽淡雅。
第一枚“龙字”,图旁题的是宋苏轼的诗:“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第二枚“大一品”,图旁题的是清何绍基的绝句:“香逾澹处偏成蜜,色到真时欲化云”;
第三枚“银边墨兰”,图旁题的是唐李世民的《芳兰》诗:“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裹作芬芳”;
第四枚“大凤尾”,图旁题的是明张羽的五言绝句《咏兰叶》:“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同时还发行了一枚兰花小型张,图案为“红莲瓣”。邮票以外题有**的咏兰诗:“幽兰吐秀乔木下,仍自盘根众草旁,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
赏景色品味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