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八月,赵高作乱,将二世劫持在望夷宫,逼迫二世自杀。二世既死,阿房宫最终完全停工,直到秦帝国灭亡。
阿房宫虽然没有完全建成,但其部分附属建筑“阿城”等仍然存留了很长时间。
《汉书·东方朔传》载: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举籍阿城以南,周至以东,宜春以西……以为上林苑,属之南山。”可见“阿城”在西汉中期还依然完整。
阿城因地近长安就往往成为屯兵的地方。“苻坚建元二十年(公元384年),慕容冲据阿城。初,民谣曰:‘凤凰、凤凰,上阿房’。坚以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乃植梧桐数千株于阿城,以待凤凰之至”( 《十六国春秋》)。
隋末,唐太宗李世民入关,自泾阳趋司竹,也曾经屯兵阿城[4]。颜师古说:“以其墙壁崇厚,故俗为阿城”。大约到了宋代,阿城被夷毁。宋敏求在《长安志》一书中载:“秦阿房一名阿城。在长安县西二十里。西、北、(东)三面有墙,南面无墙,周五里一百四十步。崇八尺,上阔四尺五寸,下阔一丈五尺,今悉为民田”。宋敏求根据实际踏查,最早揭示出阿城“三面有墙,南面无墙”,已得到了今日考古的验证。
名称由来
阿房原来只是朝宫前殿的名字,秦始皇本打算在整座朝宫建成之后“更择名命名之”。由于宫殿规模实在太大,虽然每天都有十几万苦役参加营建工作,但一直到秦朝灭亡时,此宫仍然没有竣工。这样,人们就它称为阿房宫了。这座宫殿为何名叫“阿房”,历代记载分歧,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秦王嬴政在邯郸城生活爱上一个邯郸女子,名阿房,秦皇统一天下后想立她为后,却遭到众大臣反对,只因她是赵女。阿房为了不让嬴政为难,上吊自杀。秦皇为了纪念这位他深爱过的女子,因而起名阿房宫。
第二种观点:阿房一名是由于宫址靠近咸阳而得名的。“阿,近也,以其去咸阳近,且号阿房。”
第三种观点:阿房一名是根据此宫“四阿旁广”的形状来命名的,阿,在古意中亦可解释为曲处、曲隅、庭之曲等。阿房宫“盘结旋绕、廊腰缦回、屈曲簇拥”的建筑结构就体现了这种“四阿房广”的风格和特点。正是由于阿房宫建筑的这种风格,在《史记·秦始皇本纪》索引中解释此宫为何称阿房宫时说:“此以其形命宫也,言其宫四阿旁广也。”
第四种观点:之所以被称为阿房宫,是因为上宫宫殿高峻,若于阿上为房。这一观点出自《汉书·贾山传》,传中的注释曰:“阿者,大陵也,取名阿房,是言其高若干阿上为房。”这就是说,阿房宫是由于宫殿建筑在大陵上而取名。从考古发掘来看,阿房宫就建在高峻的台基之上,如《汉书》所言。
第五种观点:《长安志》解释为“阿”是因宫殿与山相邻,未有名,先称在阿房。这种说法出自《史记》中,阿房未成,宫成就会命名的说法。
赏景色品味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