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郊,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在渭河之南的上林苑中营建,东西长1270米,南北宽426米,高7到9米,面积约54.4万平方米,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是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地勘察,确认阿房宫遗址在宫殿类建筑中名列世界第一,属世界奇迹。
《史记》载:“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公元前207年,秦王朝灭亡时为项羽纵火焚毁[3]。阿房宫包含两大建筑群,一是“前殿”建筑群,另一是“上天台”建筑群,前殿是阿房宫的主体宫殿,占地约800亩,磁石门为秦阿房宫门阙之一。阿房宫遗址与西周丰镐遗址、汉长安城遗址、唐大明宫遗址并称古都西安的四大遗址,是构成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文化地标。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龙首原西侧开始建造的天下朝宫,意在建成后,成为秦朝的政治中心。建宫的目的和选址的根据,是由秦始皇确定原则的。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上林苑中。”可见秦始皇在建立了秦帝国之后,并没有立即迁移政治中心,依然在全力经营先王的宫殿。“筑咸阳宫,因北陵营殿,端门四达,以则紫宫,象帝居”(《三辅**》)。但随时间的推移,首都咸阳人口急剧增加,渭北地区因受两河(泾水和渭水)的限制有了人满为患的感觉,出自建立“帝在之都”的考虑,在九年之后这才有了重新建设朝宫的举动。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七月,秦始皇在东巡途中驾崩,九月葬于骊山。秦始皇去世时,阿房宫尚未修成,工程被迫停了下来,秦二世胡亥将所有刑徒都调往骊山陵填土。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四月,秦始皇陵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而此时的阿房宫工程已停工了7个月。为实现先帝的意愿,秦二世从陵墓工程中调出部分人力继续修筑阿房宫。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秦帝国危在旦夕时。在当时天下赋税繁重、民不聊生和战事危急的状态下,阿房宫工程即使不停工,也不可能按部就班地施工下去了。于是,秦朝统治集团内部在阿房宫是否继续修建这个问题上产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劝阻秦二世停止修建阿房宫,触怒二世,三人被送交司法官署问罪处死。
赏景色品味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