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坡的时代是一个女人地位高于男人的时代。女人掌管着农业,在生产中起主要作用,她们是氏族的管理者。在她们的管理下,先祖创造着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段——母系氏族社会。
距今六千多年前,渭河的支流河水畔,有一座古老的氏族部落——半坡。这里东依白鹿终南山,可常年进山打猎;北边是开阔的平原地带,适合于发展农业;河之水流经这里,为半坡人提供了大量的水产资源,也是一个绝佳的捕鱼场所。经过考古专家测定和实物分析,半坡村当时是处于亚热带气候条件下,气候温暖而湿润,终年绿树葱笼,很适合人类的发展。
这个半坡部落已经有人口400-600人,在当时的社会来看,已经是一个颇具规模的部落聚集地。半坡人的“村庄”被一条大围沟分成三部分。沟东是制陶区,北面是集体墓地,大围沟围住的,则是居住区。
一座面积约160平方米的大房子是整个半坡部落的中心,前面是一片很大的中心广场。这座大房子是氏族部落的公共建筑,是大家举行集会、商讨事务的地方,氏族部落首领及一些老幼都住在这儿。大房子与所处的广场,是整个居住区的核心。大房子四周遍布着一系列小型的房子,所有房间的门都朝着大房子而开,分区、布局极有章法,其建筑形式也体现着原始人由穴居生活走向地面生活的发展过程。小房子里住着过婚姻生活的妇女以及不确定来访的其他氏族男子,当然,也会有男女相对稳定的对偶婚,但绝不同于后来的一夫一妻制,子女仍旧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考古学家还在半坡发掘出了近万件生产和生活工具,就其种类看可以分为农具、猎具、渔具、炊具、食具、纺织具;就其材料看可分为石质、陶质和骨质。从这些出土的工具来看,半坡人不仅从事农耕、渔猎、采集等,同时还要进行制陶、纺织、工具制造等生产活动来维持生存。
春天,半坡人用石斧、砍伐石器砍倒树木,芟除杂草,并放火焚烧地面的残余物,再用石铲翻掘土地,石锄和尖木棒挖穴种粟。到了秋天,半坡人用石镰或陶镰收获庄稼,把粮食储藏入公用的窖穴中。如果需要食用这些粮食,就把它们用石磨盘、石磨棒脱皮碾碎。在遗址中就出土了半坡人盛粟的罐和粟腐朽后的遗物,证明半坡人学会了栽培粟。
在村子的中间,还有一个保存火种、吃“大锅饭”的地方。这些火种在一个很大的连灶坑中,由椭圆和圆形两部分组成,中间相距1米,火道相通。两个灶的侧壁和底部都有很厚很坚硬的红烧土层,因为这里被长期使用才流下了这样的痕迹。这些遗迹仿佛使人们看到一幅画面,展现了半坡人日出共同劳动、日落围着篝火唱歌跳舞的原始社会的生活场景。
从出土的许多石或骨的箭头来看,半坡人已学会使用弓箭,并大量驯养了狗。“农闲”的时候,男人们带着驯养的狗去树林里打猎。女人们则会到野外采集植物的果实,或者到河边用自己发明的渔叉、鱼钩甚至渔网捕鱼和螺蛳。被驯养的猪悠闲地在圈栏里闲逛。姑娘们用部落人发明的尖底瓶沉入河里汲水。
赏景色品味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