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人纹玉琮王
高8.8厘米外径17.6厘米1986年浙江余杭反山遗址12号墓出土,现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迄今良渚文化中最大的玉琮,被称为“琮王”。纹饰是人面与兽面的复合形象,是良渚文化玉器上的典型图案,反映了良渚人高度发达的宗教信仰体系。
生活用器
良渚文化的陶器,以夹细砂的灰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轮制较普遍。一般器壁较薄,器表以素面磨光的为多,少数有精细的刻划花纹和镂孔。圈足器、三足器较为盛行。代表性的器形有鱼鳍形或断面呈丁字形足的鼎、竹节形把的豆、贯耳壶、大圈足浅腹盘、宽把带流杯等。琮、璧一类玉器数量之多和工艺之精,为同时代其他文化所未见。
良渚石器磨制精致,新出现三角形犁形器、斜柄刀、“耘田器”、半月形刀、镰和阶形有段锛等器形。
良渚玉器包含有璧、琮、钺、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镯、玉管、玉珠、玉坠、柱形玉器、锥形玉器、玉带及环等,相当精美。
4
保护研究
历史价值
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发掘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一项重要课题,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的起源,也是实证中国境内的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史的关键。良渚文化的发现和研究让人更加确信,东亚地区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诞生于距今11000年至6500年之前,而中华文明至少诞生于距今5300年至4300年之前。
良渚古城的发现,特别是2007年11月29日在杭州宣布的290多万平方米的5000年前的古城在良渚遗址的核心区域被发现,改变了良渚文化原有的认识。这一发现标志着10000年前的良渚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时期和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都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史前文化发展阶段。良渚遗址的规模是中国史前文明遗址中最大的,现为神木石峁,占地约425万平方米,水平最高。良渚文化一向被誉为“文明的曙光”,而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被称为“中华第一城”。
分布于余杭境内的“良渚遗址群”是良渚文化的中心。国家文物局指出,良渚遗址群将成为实证中国境内的1万年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史和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这不仅是对良渚文化的国际认可,也引发了关于良渚古城遗址代表的高级政治–文化体与中国文明形成关系的深入思考。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渚早期国家的出现是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重要实证,是“最初的中国”第一个结晶。良渚文化对龙山时代和夏商时期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应以“最初的中国”内各地区多元互动、“撞击”、“熔合”的视角分析中国文明起源的宏大进程,跳出“大一统”的怪圈和古史的窠臼,建立真正的“中国学派”的文明起源理论体系,领悟中国文明的特质。
赏景色品味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