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火将洪秀全的影子投在帐壁上,那顶金丝翼善冠歪斜着,垂下的珠帘在他木然的脸上投下细碎阴影。冯云山的遗体已被安放在临时拼凑的柏木板上,明黄战袍下露出被雨水泡胀的指尖。
“天王...”杨秀清单膝触地,却在瞥见冯云山青白的指节时改了口:“二哥。”
杨秀清的红巾滴着水,在青砖地面洇出暗红色的痕:“二哥,三哥的仇要报,但不是现在...”他忽然抓住洪秀全的手按在冯云山胸前的弹孔上,“你摸摸!这是英夷的新式火枪打的!江忠源背后是谁?是广州十三行!是——”
洪秀全的指尖在伤口处颤了颤,突然缩回袖子。他缓缓起身,龙袍下摆扫过那本浸血的《旧约》,径直向帐外走去。
洪秀全没有回应,杨秀清深知,他们的天王,此时已在崩溃边缘,对外事已无法做出准确判断,他不回应,就是最大的回应。杨秀清不敢耽搁,直接下令全军北上。
“全军开拔,北上永州!”杨秀清的红旗在晨雾中劈开雨幕。十万太平军沿湘江支流北上,铁甲铿锵声惊起满滩白鹭。经过七日的跋涉,罗大纲的前锋营刚抵城南渡口,便见:
潇水对岸城垛上新架十二门洋炮,炮身铜箍在雨中泛着冷光。 城头飘着“楚”字帅旗——湖南巡抚骆秉章已先一步进驻。江面浮桥尽毁,渡船皆沉。
探马急报:“永州城内新增八千绿营兵!”
中军帐内,杨秀清盯着冯云山遗留的湖南地图,突然拍案:“转道州!”
众将愕然间,何永志掀帘而入:“刚截获永州信使!”他抖开湿透的公文:“骆秉章三日前就从衡阳调兵...道州此刻空虚!”
洪秀全程始终沉默,只是将冯云山的铜钱在指间翻转——“当啷”一声,铜钱落地,正面“太平”二字朝上。
大军调转方向,转道道州,历时五日,抵达道州。道州知州王揆一早已望风而逃,不知去向,城内早无守军,唯见几个老弱跪伏街边,瑟瑟如秋叶。杨秀清一扬手,数万太平军如黑潮灌入,兵不血刃拿下道州。
杨秀清立于阵前,望着疲惫不堪的将士,眉头深锁。他转身对诸将道:“南王新丧,天王悲痛难抑,我等便在道州暂歇,也好让天王平复心情。况且连番血战,弟兄们折损过半,正该扩充人马,重整旗鼓。”
太平军在道州休整期间,各地反清势力纷纷前来投奔。
天地会游侠三千来归,腰缠红巾,刀鞘磨得发亮。林凤祥亲自试其武艺,见一人单臂举石锁过顶,大笑:“此等好汉,当随我直捣燕京!”
另有沿途流民及反清武装约两千人众,前仆后继加入太平军,杨秀清把这些人安顿整合,形成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军队。
城外校场日夜喧嚣,新卒操练劈山炮。原缴获的二十四门锈炮,早被矿工用醋泡铁刷磨得锃亮,炮身刻“冲天”二字,火光一照,如血书悬空。
太平军在道州待了四十多天,军队得以扩充,离开道州以后,连克江华、永明,再攻永州,然清军已增援陕西兵,太平军强攻七日而不克,于是撤离,改取郴州。
太平军围攻郴州三日,郴州城头,最后一面清旗在硝烟中坠落。城门洞开处,太平军黑压压的铁甲洪流尚未完全涌入,城外山道上却先传来整齐的脚步声。
杨秀清按剑回首,但见——
五百条赤膊汉子踏着碎砖而来。为首之人肩扛九尺铁钎,古铜色脊背上布满火燎的旧疤,竟是一步一坑,夯土路面被他踏出半寸深的脚印。
“桂阳州挖矿的?”林凤祥眯眼辨认他们手中特制的短镐。
那汉子单膝砸地,抱拳时铁链哗啦作响:“鲁国进,带三千弟兄投天军!”话音未落,后方又转出一队人马,领头者瘦削精悍,腰间缠着浸油引线。
太平侠客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