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官制
超小超大

第一节中央机构与职官5 (2-1)

二、春秋战国时期中央职官的发展变化

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前 770一前476年)和战国(前476一前221年)时期。这是一个由统一的西周进人分裂而又逐渐走向统一的时代,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代,也是我国各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向前发展的时代。在这社会剧烈变化的时代,官制也随着社会各个领域的变动而相应发生变化,在变化的总趋势中,春秋、战国因不同的历史特点而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变化。

(一)春秋时期的中央官制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列国争霸,各国逐渐摆脱周王室的束缚,变革官制,以适应对外争霸、对内发展的需要,当时各诸侯国都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官制,因而这一时期的官制变得纷繁复杂。虽然如此,但是中原各国的官制在职官名称上又大多沿用西周的名称,但其职掌权能则有些变化。官制最突出而又具有共性的变化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宗教神职官地位下降

西周时期神权统治支配一切的现象不复存在,但鉴于当时以木石工具为标志的生产力水平,人们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能力仍极为有限,宗教神权仍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国之大事,在祀与戎”【47】,西周的两寮执政正反应了宗教神职官吏在政治生活中仍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及相应的地位。时至春秋,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能力得以增强;平民及奴隶的反抗,天子式微,诸侯、卿大夫实力崛起,旧有的等级秩序已逐渐崩溃,社会历史的这一系列变动促使人们认识人类社会自身的能力也大为增强。由于人们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能力大为增强,从而引起神权力量急剧下降。“民,神之主也”【48】,“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49】。“重民轻天”的社会思潮在春秋之际出现,正是神权力量急剧下降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这在官制上引起的连锁反应,就是宗教神职官吏的地位、权势下降。曾在西周王朝作为最高官署之一的太史寮已在春秋历史上销声匿迹,以太史为首的各种宗教神职官吏地位大为下降,史官职守局限于掌管历法,参与国家重要盛典,记载国家大事,搜集整理文化典籍等,其他祝、卜之类的宗教事务官仅在国家各种典礼中充当司仪媒介。总之,宗教神职官吏一般不再直接参与军政大事的商议与决策了。在设官分职日趋细密完善,分工相对更为明确的春秋时代,取代宗教神职官吏执政地位的是那些职掌军政要事的官吏。

2.司徒、司空、司马地位的变化

西周时期,“三有司”之间开始有了较明确的分工,分别主管民事、军事及田地、土木工程建筑,但是他们的地位并不很高。从文献金文资料看,他们通常只是分管某方面具体政务的一般政务官,而到春秋时期,随着各诸侯国日益加紧开疆拓土和抢夺劳动力,具体掌管军、民及土地的职官地位相应重要起来。《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郑国攻破陈国,“子美(子产)人,数俘面出,祝祓禳,司徒致民,司马致节,司空致地”。社注:“节,兵符。”战败国的司徒献出户口簿,司马献出兵符,司空献出土地册,以示投降。可见,职掌军、民、地的“三有司”与开疆拓土,争夺劳动力的军事斗争有着直接密切的联系。随着各国开疆拓土日趋激烈,“三有司”也相应地被推至显职要位。春秋时期多数诸候国的“三有司”都成为执政卿。鲁国以司徒、司马、司空为执政卿,其中司徒最尊,为上卿;司空、司马次之,为亚卿【50】。郑国的执政官有当国、为政、司徒、司空、司马【51】。宋的执政六卿为右师、左师、司马、司徒、司空、司寇【52】。

中国历代官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沉默的呼号 连载中
沉默的呼号
Rhodamine
【仅以此文,致敬《沉静如海》/《海的沉默》】——-二战・衍生・架构历史・女方视角・中短章篇-排雷:*BE+第一人称*Silentcallsi......
9.6万字7个月前
ch……俄右杂文 连载中
ch……俄右杂文
俄右仙品
里面全是俄右的哈有时候会写些省拟对面姐不看拉倒
0.4万字7个月前
时间道 连载中
时间道
不想更新的壮哥
我不想说
1.1万字7个月前
天下为吾 连载中
天下为吾
独家特辑
爽文剧情
0.0万字7个月前
柯家 连载中
柯家
林子晚
体重我根据CS拒绝了
0.0万字5个月前
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与帝国主义 连载中
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与帝国主义
歐陽雨馨
论理想的乌托邦社会
0.1万字6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