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止墨儿时”
元景宴第一次抱元止墨时,龙袍被那团软乎乎的小身子尿湿了大半。
彼时他已四十三岁,掌着万里江山,见惯了朝堂上的刀光剑影,却在触到婴儿温热的呼吸时,指尖控制不住地发颤。乳母慌忙要接过孩子,被他按住:"别动,让朕抱抱。"
殿外的漏刻滴答响,他就那么抱着,看小家伙攥着拳头在龙袍上蹭,看他闭着眼咂奶,看他打了个带着奶味的哈欠。末了,老皇帝低头,在那软乎乎的额头上印了个吻:"就叫止墨,停下笔墨,自在活。"
这名字成了宫里的禁忌。翰林院拟了二十个带"弘""睿"的字,全被元昭帝驳回;礼部尚书上奏"皇子命名当循祖制",被他扔了奏折:"朕的儿子,朕说了算。"
元止墨的童年,是泡在龙涎香里的野,却野得带着灵气。
三岁那年,他趁太傅讲《礼记》,偷偷爬上国子监的房梁。老先生气得拐杖戳地,他却在房梁上晃着腿,把太傅的帽翅当玩具:"先生,你这帽子不如父皇的好看。"见太傅动了真怒,又突然敛了顽态,脆生生道,"先生方才说'礼不下庶人',可昨日我听见父皇跟丞相说,赈灾的粮食得先给最穷的百姓,这是不是说,民心比礼节更重?"
元景宴帝闻讯赶来时,正撞见那孩子趴在房梁上,把太傅讲过的章句掰扯得头头是道。老皇帝仰头大笑,当即赏了他柄玉如意:"墨儿说得对!这课别讲了,改教他骑马——但下次得从梯子上下来,摔着了怎么办?"
从此,东宫的书房常空着,御花园的马道却总响着蹄声。元止墨骑的那匹"踏雪",是汗血宝马,原是西域进贡的贡品,元景琰看他喜欢,直接让人牵去了东宫。有次他骑着踏雪闯了禁军的仪仗,把统领的头盔挑落在地,却在禁军拔刀前勒住缰绳:"统领叔叔,你的护心镜歪了,方才若真有人行刺,这可是要命的。"一句话说得统领红了脸,元景宴帝听说后,笑着拍他的头:"既知凶险,下次就别胡闹——不过眼力不错,赏你柄小匕首。"
上官贵妃总说他野得没规矩,却又常对着他的小聪明叹气。
她是元景宴最爱的妃子,温婉贤良,却独独管不住这个儿子。有次元止墨把太液池的锦鲤捞上来,装在琉璃盏里要送给她,她气得掉眼泪:"墨儿,那是御赐的锦鲤......"
"母妃你看,"他却举着琉璃盏凑到她面前,"这鱼的鳞片在阳光下会变颜色,像母妃的钗子。而且我数过了,一共十八条,正好合了'要发'的吉利数,父皇见了定会开心。"一番话哄得上官贵妃破涕为笑,元景宴进来时,正看见母子俩蹲在地上看鱼,当即让人把锦鲤移到了贵妃寝殿的鱼缸里:"墨儿有心了,只是下次别自己动手,冻着了怎么办?"
宫宴上的事更显他的机灵。李才人的侄女嘲笑他吃饭吧唧嘴,说"皇子该食不言",他当即把手里的桂花糕往她面前一递:"我父皇说,吃得香才是好胃口。倒是姐姐,方才盯着太子哥哥的玉佩看了三回,是不是忘了'食不言,寝不语'的前半句?"一句话堵得对方涨红了脸,皇帝夹了块水晶肘子给他:"说得好!吃都不痛快,当什么皇子——只是别揪着小姑娘的错处不放,失了风度。"
他七岁那年,元景宴帝带他去天坛祭天。百官肃立,礼乐齐鸣,他却在仪式进行到一半时,突然扯着元景宴帝的龙袍:"父皇,你看那云像不像棉花糖?"见礼官脸色发白,又补充道,"方才乐官奏的《大夏》,比昨日太乐署排练时慢了半拍,是不是鼓师手冷?"
元景宴帝真的侧耳听了听,转头对礼官说:"让鼓师换个暖手炉。"又对元止墨笑道,"等祭完天,父皇让御膳房给你做棉花糖——不过你这耳朵,比太乐令还灵。"
墨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