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青少年物理创新大赛决赛当天,北京下起了小雪。陆锦熙站在酒店窗前,看着雪花轻轻飘落在窗台上。他呼出的气息在玻璃上形成一小片雾气,手指无意识地在上面画着质数序列——2、3、5、7...
手机震动起来,是路临深发来的消息:[早餐?大厅等你。]
陆锦熙嘴角微微上扬。自从上次苏芮事件后,路临深的信息变得稍微长了一些,偶尔还会主动提出建议。这种细微的变化在他身上堪称巨大进步。
酒店餐厅里,路临深已经坐在角落的位置,面前摆着两盘一模一样的早餐——全麦吐司、水煮蛋和香蕉。他穿着那套黑色西装,头发一丝不苟地梳向脑后,在晨光中整个人如同一把出鞘的剑,锋利而优雅。
"睡得好吗?"陆锦熙坐下问道。
路临深摇摇头,眼下有明显的青黑:"模型最后验证...到两点。"
陆锦熙心疼地看着他:"今天比赛结束后一定要好好休息。"他掰开香蕉递过去一半,"至少吃点东西。"
路临深接过香蕉,小口咬了一下。他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节奏比平时快——陆锦熙已经学会解读这种信号:路临深比表现出来的更紧张。
"我们会做得很好的。"陆锦熙轻声说,"就像之前练习的那样。"
路临深抬头看他,漆黑的眼眸中闪过一丝不安:"观众...比省赛多327人。闪光灯概率增加62%。"
陆锦熙从口袋里掏出那个改良版白噪音发生器和一副耳塞:"全副武装。如果有任何不适,我们随时可以申请暂停。"
路临深的手指停顿了一下,然后微微点头。这个简单的动作承载了太多信任——他相信陆锦熙会像之前一样,在他需要时成为那道隔绝世界的屏障。
科技馆比省赛时更加宏伟,门前广场上旗帜飘扬。参赛队伍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陆续入场,陆锦熙注意到不少媒体记者已经架好了摄像机。
"星辰中学代表队,请到这边签到。"一位工作人员领着他们穿过人群。
签到处,一位戴眼镜的评委特意走过来:"路临深同学?我是清华物理系的李教授。你父亲最近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的论文令我印象深刻。"
路临深的身体明显僵硬了一瞬,手指蜷缩成拳。陆锦熙自然地站到他前面:"您好教授,我们很期待今天的比赛。路同学负责我们项目的理论部分,我负责实验。"
李教授看了看陆锦熙,又看了看沉默的路临深,似乎明白了什么:"期待你们的展示。"
比赛场地是一个宽敞的圆形大厅,中央是展示区,周围环绕着阶梯状的观众席。陆锦熙估算了一下,至少有五百名观众,还不算媒体记者。他悄悄观察路临深的反应,后者面色苍白但还算镇定,只是手指敲击大腿的速度越来越快。
"深呼吸。"陆锦熙小声提醒,"记得我们的安全词吗?"
路临深点点头:"'质数'。如果需要暂停。"
他们的项目排在第八位展示。前几支队伍表现都很出色,但陆锦熙能看出路临深对某些技术细节的不认同——他的眉毛会微微皱起,嘴唇抿成一条细线。
"接下来有请星辰中学代表队,项目名称《基于量子隧穿效应的新型传感器设计》。"
走上展示台时,陆锦熙感到路临深的手臂轻轻碰了碰他的——这是他们约定的"确认存在"信号,表示路临深需要知道他在附近。
展示开始很顺利。陆锦熙负责主要陈述,路临深则站在实验装置旁,随时准备技术支援。当演示到核心算法时,陆锦熙自然地请路临深进行解释。与省赛时相比,路临深的表现更加流畅,虽然仍然避免眼神接触,但技术阐述清晰有力。
青春交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