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当天,清华附中校园内人头攒动。陆锦熙站在实验考场外,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胸前的星系吊坠——路临深送他的那个。三小时前,他们在酒店大堂分别时,路临深只说了一句"正常发挥即可",但那双黑曜石般的眼睛里盛满了陆锦熙能读懂的所有期待。
"星辰中学,陆锦熙!"工作人员在门口喊道,"B区3号台。"
陆锦熙深吸一口气,走进考场。宽敞的实验大厅里整齐排列着二十个操作台,每台都配备了相同的实验装置。他的位置靠窗,五月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条纹状的光影。
"比赛开始!"主考官的声音通过广播系统传来,"第一环节,光学实验,时间90分钟。"
陆锦熙翻开试题册,快速浏览题目要求:利用提供的激光器和光栅,测量某未知溶液的折射率,并分析误差来源。这正是他和路临深特训时反复练习过的类型。
他熟练地打开激光器,调整光栅角度,却在准备放置样品时突然僵住了——盛放溶液的器皿边缘有一道几乎不可见的裂缝,液体正以极其缓慢的速度渗出。
"报告!"陆锦熙立刻举手,"我的样品池有问题。"
监考老师走过来检查,皱眉道:"看起来还能用,比赛继续。"
"但误差会超出允许范围!"陆锦熙据理力争,心跳加速。这绝不是普通意外——溶液渗漏会导致测量结果严重偏离真实值。
老师摇摇头:"备用设备已经用完。你可以选择继续或弃权。"
考场里其他选手已经陆续开始实验,仪器运转声此起彼伏。陆锦熙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眼前浮现出路临深平静的面容。如果是路临深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
他掏出手机,犹豫了一秒,然后拨通了视频通话。铃声只响了一下就被接起,路临深的脸出现在屏幕上,背景是他们住的酒店房间。
"样品池渗漏。"陆锦熙压低声音快速说明情况,"没有备用设备。"
路临深的表情没有丝毫波动,但陆锦熙注意到他的瞳孔微微收缩——这是大脑高速运转的信号。"角度补偿法。"三秒后,路临深说,"把手机对准装置。"
陆锦熙将手机支架调整好,路临深通过视频仔细观察了实验台布局。"听好,"他的声音冷静得像在讨论早餐选择,"倾斜样品池15度,使裂缝位于液面以上。用胶带固定这个位置。"
"但这样入射角就变了..."
"正是要利用这点。"路临深打断他,"记下倾斜角度,最后数据用斯涅尔定律修正。误差可控制在2%以内。"
陆锦熙眼前一亮。这方案巧妙地化劣势为优势,正是路临深标志性的逆向思维。他迅速按照指示调整装置,重新开始实验。
"接下来每五分钟记录一次渗漏情况。"路临深继续指导,"我会同步计算补偿参数。"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陆锦熙按照路临深远程提供的修正方案推进实验。他们配合得天衣无缝,仿佛路临深就站在他身边。当陆锦熙完成最后一组数据采集时,距离结束还有十分钟。
"成功了!"陆锦熙小声欢呼,对着手机屏幕咧嘴一笑,"误差只有1.7%。"
路临深嘴角微微上扬,这个几乎不可察觉的表情在他脸上等同于常人的开怀大笑。"理论答辩准备得如何?"他问。
陆锦熙刚要回答,监考老师突然出现在他面前:"这位同学,考场禁止使用通讯设备!"
陆锦熙的心猛地沉了下去。他忘了这是严重违规。"老师,我只是..."
"按规定取消参赛资格。"老师严厉地说,伸手要没收他的手机。
屏幕上的路临深突然开口:"老师您好,我是MIT物理系的安德森。刚才是我在指导学生应急处理设备故障。"
老师愣住了,凑近屏幕:"安德森教授?我在《物理评论快报》上看过您的论文..."
青春交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