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安全后,他紧绷的神经稍缓,目光落在身侧一丛青翠寒竹上。伸手触碰,冰凉触感顺着掌心蔓延,带来奇异的慰藉。
他辨明方向,向着记忆中的山峦疾奔。山路崎岖,积雪深厚,他却步履如飞,仿佛有无形之力支撑。
在一片冰雪覆盖的松柏林深处,古朴的寺庙山门映入眼帘。门楣上“梨演寺”三字遒劲沉稳,在暮色中静如深渊。
山门前,两名蓝白道袍的年轻守卫肃立,身姿挺拔如松,各持一柄一尺四寸的薄刃铁剑。剑身上缠绕的红绸在寒风中猎猎作响,透着异样的肃穆。
路桥卿快步上前,取出怀中那枚非金非玉的温润令牌——正面刻着古朴“俞”字,背面是繁复纹图,正是张天师张俞鹭亲传弟子的信物。
守卫验过令牌,眼中闪过了然与恭敬,默契后退一步,铁剑挽出剑花,红绸如活物般飞舞。沉重寺门无声滑开,露出通往深处的幽径。
路桥卿闪身而入,寺内庭院开阔,殿宇重重,寒冬中自有一股宁静暖意。沿途同门或静坐冥想,或演练剑诀,见他来皆微微颔首,偶有面露讶异者。
他无心寒暄,直奔师父清修的“静思斋”。
推开虚掩竹扉,暖意与墨香扑面而来。斋内陈设简朴,须发皆白、面容清癯的张天师正伏案疾书,笔走龙蛇。
“师父!”路桥卿扑通跪倒,声音带着劫后余生的沙哑与激动。
张俞鹭闻声抬头,见弟子形容狼狈却目光灼灼,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随即化为深沉的怜惜。他放下笔,缓步走到路桥卿身前,温声道:“璇林机,起来吧。”
枯瘦却有力的右手抬起,食指指尖泛起温润玉光,轻轻点在路桥卿檀中气海处。
刹那间,一股沛然却温和的力量自指尖涌入,如涓涓暖流又似浩荡江河,瞬间涌遍四肢百骸。无数玄奥符文、真言、图像、感悟如活物般烙印进他的识海神魂——《玄徒契法》精要、《匿影藏形诀》深意、《导气归元》后续法门、《驱邪避煞箓》诀窍,乃至天地缘气、星辰运转、符箓阵法的基础认知,皆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契入他的本源。心脏每一次搏动都在消化这磅礴知识,带来眩晕与充实的刺痛。
良久,张俞鹭收回手,指尖光芒隐去。他望着闭目凝神、气息微动的弟子,眼中满是复杂与期许。
“璇林机啊……”天师声音悠远苍凉,“你已十四,入我梨演寺也整整四年了。”
他转身走向墙边剑架,架上横陈的剑非金非铁,竟是以百年雷击灵竹为骨,通体温润青碧,天然竹节历历可见。剑脊以秘法镌刻着细密“玄徒契文”,暗合星轨,隐隐有流光婉转。剑格处缠绕着数圈紫兰缎带,随风轻扬。
张俞鹭取下竹剑,双手托起郑重递出:“缘聚缘散,雏鹰当翔。山寺四载清修,传法筑基已毕。你的路,在万丈红尘,在天地玄黄。此剑名‘青鸾引’,伴你斩妖除邪,护持本心。去吧,去修你的‘缘’。”
路桥卿双手微颤,恭敬接过“青鸾引”。竹剑入手微沉,温凉沁骨,契文与缎带仿佛与血脉相连,一股决绝与苍茫交织的情绪涌上心头。
他深深望了眼恩师慈和而深邃的眼眸,重重叩首:“弟子拜别师父!”
起身时,少年眼中再无彷徨。他将竹剑别在腰间,紫兰缎带垂落,与素色衣袍相映。最后看一眼清幽静思斋,他挺直脊背,推开竹扉,踏入门外呼啸风雪之中。
梨演寺山门在他身后缓缓闭合。
拒仕:从玄十年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