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午后,阳光透过咖啡馆的落地窗,在地板上织成金色的网格。
沈絮蜷缩在靠窗的沙发里,膝盖上摊着本加缪的《局外人》,书页边缘被手指捻出浅浅的褶皱——这是林薇昨天给她带的书,封皮上还贴着张便利贴:“周总同款孤独,你品品。”
咖啡馆里飘着浓郁的拿铁香,混合着旧书特有的油墨味。这里是老城区的“时光书屋”,一半卖咖啡,一半卖二手书,墙上挂着许多老照片,其中一张泛黄的黑白照吸引了沈絮的目光——照片里的老钢厂家属院门口,两个少年正蹲在书摊前翻书,穿白衬衫的那个背对着镜头,穿工装的那个举着本《局外人》,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
沈絮的心跳漏了一拍。
那穿工装的少年,眉眼间分明是年轻时的陈砚。
“一杯美式,少冰。”
一个低沉的声音在吧台响起,沈絮握着书页的手指猛地收紧。她抬起头,看见周时砚正站在吧台前,穿件深灰色高领毛衣,外面套着件黑色短款羽绒服,比在美术馆时多了层烟火气。
他的目光扫过靠窗的位置,在撞见沈絮时,镜片后的瞳孔微微收缩了一下,像是有些意外。
“周总?”沈絮下意识地合上书,书脊在膝盖上磕出轻响,“您也来这儿?”
周时砚朝她走过来,黑色皮鞋踩在木质地板上,发出“嗒嗒”的轻响,像在敲一段缓慢的节拍。
“陪张老看完画展,顺路过来买本书。”他指了指吧台旁的二手书架,“这家店有本1984年版的《局外人》,陈砚找了很多年。”
沈絮顺着他的目光看去,书架最上层果然摆着本红色封皮的旧书,书脊上的烫金字体已经有些斑驳,却透着种被时光打磨过的温润。
她忽然想起储藏室里那张陈砚的速写,画里的少年周时砚手里,正捧着本一模一样的书。
“您找到他找了很久的书,他应该会很高兴。”沈絮的指尖在膝盖上的《局外人》封面上轻轻划着,忽然觉得这本崭新的再版书,在那本旧书面前像个冒牌货。
周时砚在她对面的沙发上坐下,服务生很快送来他的美式,杯壁上凝着细密的水珠,像结了层薄冰。
“陈砚说,好的书像老茶,得慢慢泡。”他端起杯子抿了一口,目光落在沈絮膝盖的书上,“你也喜欢加缪?”
“大学时看的。”沈絮把书往前推了推,露出扉页上的批注,“当时觉得默尔索的孤独很干净,后来才发现,其实是没人懂他藏在平静下的浪。”
周时砚的睫毛颤了颤,像是被这句话轻轻扫过。他伸手,指尖在她的批注旁停顿了半秒,最终还是收了回来,转而拿起桌上的糖罐,往美式里加了两块方糖。“以前总觉得加缪的文字太硬,像老钢厂的铁轨。”
他用小勺轻轻搅动着咖啡,褐色的液体里泛起细小的漩涡,“陈砚就总往我书里夹糖纸,说‘给孤独加点甜’。”
沈絮望着他搅动咖啡的手,那只握惯了钢笔和合同的手,此刻捏着小小的咖啡勺,竟有种奇异的温柔。
她忽然想起美术馆里那本陈砚的创作笔记,想起那句“给时砚的孤独加点糖”,原来有些习惯,真的会像铁轨上的锈迹,刻在时光里擦不掉。
咖啡馆的门被推开,风铃发出一串清脆的响声。
絮入时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