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凝视着二十里外的白旄,那旗帜在风中微颤,又像眺望着更远处的江州西楼,隐约可见的轮廓被暮色笼罩,带着几分朦胧与寂寥。
晏时缓缓俯下身,额头轻触着对方的额角,温热的泪水无声滑落,在纯白的雪地上晕开细小的痕迹。寒风凛冽,却掩不住那抹深切的痛楚与无声的哀伤。
雪纷纷扬扬地飘落,无声无息地掩盖了血迹,掩埋了城池,也将所有未曾兑现的誓言深藏在那纯白之下。凛冽的寒风掠过,仿佛要将最后一丝温度与记忆一同冻结,只余下一片苍茫大地,静默不语,却压满了无法言说的故事。
城头鼓绝,天地无声。
作者:来解答一下你们可能会存在的疑惑,就是晏时为何在关键时刻下令全军赴死?
作者:因为那一刻,晏时才真正承认:自己赌输了—— 他原本想用“不许你死”护住宋雁,却在最后发现,如果不让整支军队去陪葬,宋雁就连一个“战死”的体面都保不住。
作者:一.迟到的赴死 • 前三日,晏时把大军钉在二十里外,是想逼魏军知难而退,也想逼宋雁“活下来”。 • 但战场瞬息:宋雁已斩拓跋焘,箭矢已万箭齐发。 晏时明白,再迟一步,宋雁会被乱马踏成无名尸,连“镇南将军殉国”的旗帜都举不起来。 他必须用三万铁骑的冲锋,为宋雁凿出一条“死在鼓声中、死在史册里”的血路。
作者:二.以死偿死 • 当年他朱批“以宋雁一人换江北六州”,欠宋雁一次“被卖之辱”; • 割舌、毒君、摄政,欠宋雁一条“自由之命”。 现在,他欠宋雁一场“全军赴死”的陪葬—— 让天下知道,不是宋雁孤军无援,而是晏时带着整个大明朝来迟了。
作者:三.唯一的补偿 宋雁那句无声“莫哭”,是告诉晏时: “我死可以,但别让雁字营的旗子倒得无声无息。” 晏时的“全军赴死”,就是把雁字营最后的尊严,用三万人的马蹄声、鼓声、惨叫声,刻在史书里,也刻在自己心上。
作者:于是,鼓声骤起,不是进攻,是送葬—— 为宋雁,也为晏时自己。
青云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