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站的晨光带着露水的清冽,于弥推开门时,看见物理老师正蹲在望远镜旁调试焦距,白衬衫的袖口沾着草叶。"来了。"老师招手的动作带着晨光的暖意,"昨天跟天文台的同事通了电话,他们说双星凌日的最佳观测时间在凌晨四点。"
身后突然传来杂乱的脚步声,是全班同学扛着折叠椅涌进来,于海龙举着个巨大的保温桶跑在最前面,桶身上贴着张手绘的星图,"我妈煮的姜汤!"他掀开盖子的瞬间,热气裹着姜香漫开来,像团流动的星云。
班主任踩着露水走进来,手里抱着摞观测记录本,封面上用红笔写着"班级天文日志"。"每个人都要写观测笔记。"她把本子分到同学手里时,特意在张琪的本子上多放了支铅笔,"你的推导能力强,记得把双星轨道参数算清楚。"
林晓突然举着个自制的星盘跑过来,硬纸板边缘被剪得参差不齐,"我查了资料,用这个能快速定位天狼星!"她的眼镜片上沾着雾气,说话时呼出的白气和姜汤的热气缠在一起,像两条正在靠近的轨道。
于弥调试望远镜的瞬间,鸾安递来块擦镜布,布角绣着只小小的鸾鸟,翅膀张开的角度刚好能盖住镜头。"焦距别调太急。"她的指尖落在调焦旋钮上,和他的手轻轻碰在一起,"就像单摆,幅度越小越精准。"镜筒里的星**然清晰起来,两颗亮星的轨迹正在缓慢重叠,像道正在闭合的等号。
物理老师突然拍拍手,指着东边的天空:"看猎户座!"同学们的目光齐刷刷转过去,于海龙举着手机拍照时,不小心把姜汤洒在记录本上,晕开的水渍刚好在"观测目标"四个字周围,像圈天然的星轨。
"快记参数!"张琪突然喊,手里的草稿纸已经画满了轨道图,"双星凌日开始了!"两个抢过论文草稿的男生,此刻正举着量角器趴在地上,用量角器测量星图上的角度,胶带上的薯片渣掉在草叶上,像颗微小的行星。
于弥把望远镜让给同学时,发现鸾安的记录本上画了个奇怪的符号——单摆的红线末端,系着两颗挨在一起的星星。她抬头时,发间的槐花书签刚好落在"凌日时间"那一栏,像个温柔的标记。
晨光爬上观测站的屋顶时,物理老师把所有人的记录本收起来,在封面上贴了张全班合影。于弥的照片里,他正低头调试望远镜,鸾安站在旁边,手里举着那片槐花书签,阳光透过书签的纹路,在她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落了片银河。
"天文台的老师说..."班主任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笑意,"于弥的论文被选入优秀案例集了。"她从包里掏出本样本,封面上的标题是《青少年物理思维中的类比方法》,翻开的那页,于弥的单摆与双星示意图旁,贴着片压平的槐花,"是鸾安提议加的插图。"
返程的路上,同学们轮流传看那本案例集。于海龙翻到扉页时,突然指着编者名单惊呼:"物理老师也在里面!"老师的名字后面跟着行小字:"指导教师,专注青少年科学思维培养",旁边盖着个小小的天文台印章,像颗烫金的星。
于弥的目光落在窗外,晨雾中的田野正在苏醒,拖拉机的轨迹在田埂上划出曲线,像条缓慢的单摆。他突然想起观测站的望远镜,镜筒里那两颗正在重叠的星,原来所有的相遇都早有轨迹,就像他们这群人,从不同的起点出发,最终在同片星空下,写下了共同的日志。
"看这个!"鸾安把她的观测笔记递过来,最后一页画着个巨大的V-t图像,所有同学的名字都标在曲线上,最终汇成条向上的直线,终点处写着:"北京,国家天文台"。于弥的指尖抚过那行字时,碰到纸页背面的凸起——是片干透的槐花瓣,被她悄悄夹在了里面。
高考失利后重生,我卷赢了全省尖子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