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营开营仪式的礼堂里,挂着条红色横幅,"探索宇宙奥秘"六个金字在阳光下泛着光。于弥刚找到座位,就被后排的喧闹声吸引——三个穿着同款蓝色营服的男生正围着于海龙,手里举着个拆开的机械钟,"这摆锤频率不对,你论文里说的单摆周期公式能用上不?"
于海龙攥着那支十块钱的钢笔,笔尖在钟面上画着弧线,"得测摆长..."他说话时,黄头发被风吹得乱晃,像株倔强的向日葵。穿营服的高个男生突然拍他肩膀,"我叫周航,机械工程系的,"他指了指旁边戴眼镜的男生,"这是苏晓宇,天文社的,能背出所有梅西耶天体表。"
角落里突然传来阵低笑,个扎马尾的女生举着本《时间简史》走过来,书脊上贴着片银杏叶标本,"你们在聊单摆?"她把书翻开,扉页上画着个复杂的摆钟结构,"我叫陈雨,物理系的,上次在观测站看你们调试望远镜来着。"
物理老师陪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走进来,老人的白大褂口袋里别着支银质钢笔,笔帽上刻着个小小的天文台徽记。"这是李院士,"老师的声音带着敬意,"国家天文台的首席科学家,特意来给你们开营致辞。"
李院士的目光扫过全场时,在周航手里的机械钟上停了停,"年轻人研究摆钟,好啊。"他从口袋里掏出个铜制单摆,底座刻着行小字:"1978年观测天狼星用","单摆是研究宇宙的钥匙,从伽利略到开普勒,都靠它打开了天体的门。"
于弥刚要接过单摆,就被苏晓宇拦住,"让我测测周期!"他掏出手机计时的瞬间,陈雨突然开口:"摆长1.2米,重力加速度9.8,周期应该是2.19秒。"计时结束的数字跳出来时,全场发出低低的惊叹——2.20秒,误差不到0.01。
开营仪式结束后,李院士特意把于弥叫到办公室。墙上的星图上,天狼星的位置被红笔圈了起来,旁边贴着张泛黄的观测笔记。"你的论文我看了,"院士的钢笔在"单摆与双星"几个字下划了道线,"类比思维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像单摆样,守住自己的周期。"
于弥走出办公室时,看见鸾安正和陈雨讨论星图,两人的手指同时落在"双星凌日"的轨迹上,像两道交汇的箭头。周航和苏晓宇则围着于海龙,教他用3D软件画单摆模型,屏幕上的红线摆动时,刚好和于海龙纸单摆的轨迹重合。
食堂吃饭时,陈雨突然把碗里的胡萝卜夹给于弥,"补充维生素A,看星图不伤眼。"她的筷子碰到碗沿的动作很轻,像在敲节拍,"李院士说,冬令营结束有个小组项目,研究双星系统的轨道模拟,我们组队吧?"
于弥刚点头,就被周航的喊声打断:"算我个!我能做机械模型!"苏晓宇举着个馒头凑过来,"我可以查星历数据!"于海龙突然把汤碗往桌上一放,"我...我可以画示意图!"他的手背沾着米粒,像颗颗没擦掉的星。
傍晚的自由活动时间,新组建的小组坐在观测台旁。于弥画轨道图的瞬间,鸾安递来支荧光笔,笔杆上印着天狼星的光谱图。"用这个,"她的指尖在"蓝白色"三个字上划了划,"和你的单摆红线很配。"
周航突然从包里掏出个惊喜——用3D打印做的双星模型,两颗塑料小球被细钢丝连着,转动时发出轻微的嗡鸣,像单摆经过最低点的震颤。苏晓宇则铺开张巨大的星图,上面用不同颜色标着他们的观测数据,像片被染色的银河。
陈雨的笔记本上,新画了个受力分析图,所有箭头都指向中心的"团队"两个字。"李院士说,"她推了推眼镜,"宇宙里没有绝对静止的参照系,就像我们组队,每个人都是彼此的坐标。"
高考失利后重生,我卷赢了全省尖子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