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公告栏前围满了人,于弥刚走近就被挤得一个趔趄,于海龙举着张手绘海报从人群里钻出来,蓝紫色星轨上用荧光笔写着“全校天文观测日”,角落画着台望远镜,镜筒里钻出颗笑哈哈的星星——是于弥的简笔画。
“刘老师申请到经费了!”于海龙的黄头发上别着片槐树叶,“天文台的老师说能借三辆校车,李院士还特意协调了国家天文台的远程观测信号!”周航突然从背后拍他肩膀,手里举着个拆开的快递盒,“新做的模型,能拆分给各班演示,”塑料星球被他拆成零件,像堆会发光的积木。
陈雨抱着摞观测手册走过,封面上印着苏晓宇整理的星图,每颗亮星旁边都标着趣味注释:“天狼星——于海龙画圈最用力的星”“猎户座——鸾安说像槐树叶脉络”。“刘老师让加的,”她把手册往于弥手里塞,“背面有空栏,让大家写观测感想,最后汇编成新的纪念册。”
鸾安正和女生们布置活动室,墙上贴满了冬令营到天文台的照片:李院士举着铜制单摆的瞬间、刘老师保温杯冒热气的侧脸、于弥和她在星图前的影子。“这张要放大,”她指着戴棒球帽男生拍的那张合影,“你看刘老师的手套,”导电布指尖在照片里泛着白,“像握着团星星。”
观测日当天的清晨,三辆校车的玻璃上都贴了星轨贴纸。于弥刚把铜制单摆放在车头,就看见刘涛安老师背着帆布包跑来,里面露出半截新织的手套——这次是五颜六色的,“给低年级同学准备的,”他把粉色手套往女生手里塞,“指尖也有导电布,按平板电脑时能感受到‘星震’。”
国家天文台的远程信号接通时,主控室的屏幕上突然跳出李院士的脸,白大褂口袋里的铜制单摆晃了晃:“孩子们好啊,”他把镜头转向观测仪,“看这颗双星,现在的位置,和于弥他们模型预测的完全一致。”屏幕下方突然弹出滚动条,是全校同学提前写的提问,最上面那条来自于海龙:“能给天狼星起个新名字吗?”
分组观测时,于弥带着低年级学生调试望远镜。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突然指着星图:“哥哥,刘老师的名字刻在单摆上吗?”他刚点头,就看见刘老师正蹲在地上,帮个男生拼周航的模型零件,手指捏着塑料星球的动作很轻,像在托举真的星星。
陈雨的笔记本上,新画了张全校参与的受力分析图,每个箭头都连着中心的“星空”二字。“李院士说,”她把图举给鸾安看,“宇宙的引力场就像现在,每个人都在拉着别人往前走。”鸾安突然指着窗外,三辆校车的影子在地上拼成个巨大的单摆,红线末端,是片晃动的光斑。
午餐时,食堂阿姨端上特制的“星空套餐”——蓝莓饭捏成星球的样子,胡萝卜雕成小星星。于海龙举着餐盘跑过来,饭粒粘在嘴角像颗小星:“刘老师说餐后有惊喜!”果然,广播里突然响起李院士的声音,“经国际天文联合会批准,那颗新发现的双星,正式命名为‘同光星’——取自‘同片星光下’。”
颁奖环节,刘老师突然把铜制单摆举起来,底座的“刘”字在阳光下闪着光:“这不是个人的荣誉,”他把单摆放在全校签名的星图上,“看,”1978的刻痕、2023的新轨道、所有人的签名,在光影里连成条直线,“这才是最完整的轨道。”
活动结束时,鸾安把片压平的槐树叶贴在纪念册最后页,旁边是于弥写的话:“当全校人的名字落在同片星图上,误差会变成星光,错误会变成轨迹。”刘老师突然合上纪念册,帆布包往肩上甩的动作带着风:“走,”他指着校车,“去拍新的合影,这次要把‘同光星’也框进去。”
高考失利后重生,我卷赢了全省尖子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