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最后一场台风带着冰雹砸向天文台,展厅的天窗被砸出个窟窿,冰粒混着雨水灌进来,在铜制单摆的玻璃罩上砸出密密麻麻的白点。于弥刚扑过去用帆布包堵住窟窿,就听见“哗啦”一声——陈雨的演算纸海报被狂风掀起,3.7度修正箭头的一角挂在展柜棱角上,被冰雹撕成了细条。
“搭人墙!”刘老师的吼声盖过风声,他拽着当年的学生们手拉手围在展柜前,后背对着天窗的窟窿,冰雹砸在他们背上砰砰作响。扎羊角辫的天文社社长突然把社员们的校服外套全扯下来,用鞋带捆成块厚垫子,“堵住窟窿!”她的社员里,有个小个子男生举着胶带跑过来,把垫子边缘粘在窗框上,胶带的反光在冰雹里像道细碎的银河。
周航的3D模型在狂风里摇摇欲坠,透明罩的裂缝被冰粒撞得更大,塑料星球的支架眼看就要折断。“用铁丝!”当年戴棒球帽的讲解员扛来卷细铁丝,身后跟着手工课老师,“老师说用绞拧法能固定,像编星星手链那样!”几个中学生跪在地上,手指被铁丝勒出红痕,却把支架拧得比原来更稳,绞拧的纹路像极了“同光星”的星环。
鸾安跪在展柜前,用鹿皮布裹着橘子糖纸,防止冰粒砸坏已经生霉的边角。“艾草灰遇水会结硬块,”她的手背被冰雹砸得通红,却精准用竹镊子夹起片银杏叶,“得用蜂蜡把叶脉绒毛封起来,是我爷爷保存标本的法子。”于海龙突然从储藏室拖出个铁桶,里面是当年观测时用的保温棉,他喊着女生们的名字:“快撕成条!把展柜缠起来,当年在山里就是这么护设备的!”女生们的指甲缝里还留着艾草灰的白痕,撕棉条的动作却快得像阵风。
陈雨的演算纸海报碎片被风吹得满地都是,戴眼镜的小姑娘扑在地上捡,指尖被碎纸划出血痕。“拼得起来!”她举着碎片喊,上面的签名还能看清大半,“李院士的防虫剂陶瓮!”几个物理老师突然搬来块磁性黑板,把碎片按原位置吸在上面,“用磁力固定,比胶水更稳妥!”于弥蹲在地上拼碎片时,发现其中一块沾着个熟悉的墨点——是当年他膝盖淤青蹭在纸上的痕迹。
李院士的拐杖被狂风卷到展柜旁,蓝宝石顶端的冰粒折射出彩虹。“你们看这冰雹的轨迹,”他指着玻璃罩上的白点,“像不像‘同光星’的陨石雨数据?”他突然从怀里摸出个油纸包,里面是晒干的棕榈叶,“这叶子纤维粗,浸过桐油能防水,把它铺在展柜顶上!”当年的校医举着急救箱跑过来,一边给学生们贴创可贴,一边帮着铺棕榈叶,碘酒的气味混着桐油香,在风里漫成片温柔的屏障。
于弥站在摇晃的脚手架上固定新风管道,冰雹砸在他的安全帽上噼啪作响。“风口要朝上30度!”鸾安举着量角器在底下喊,身边围着数学老师,正用三角函数计算受风面积,“这样能把冰雹引向侧面,当年调望远镜角度就是这么算的!”两个男生扛来块厚亚克力板,是当年做模型剩下的材料,用胶带固定在管道口,冰雹撞在板上弹开,像被挡在星空外的尘埃。
当最后一片棕榈叶铺展柜顶时,台风眼刚好掠过天文台。刘老师掏出新的帆布包,往里面塞着带血痕的碎纸、绞拧的铁丝、还有沾着碘酒的创可贴:“这包得叫‘深秋抗风记’,”他拍了拍包上的新补丁,是用校服外套的布缝的,“让孩子们知道,护星星不仅靠老法子,还得靠敢用后背挡冰雹的人。”
暮色漫进展厅时,铜制单摆的玻璃罩上,蜂蜡封的银杏叶在残光里泛着暖黄。于弥的手机亮起,是鸾安发来的照片:展厅穹顶的星环外,多了圈由冰雹轨迹组成的光晕,每个光点都标着个名字——有手拉手挡冰雹的老师,有跪地上拼碎片的学生,还有把外套捐出来的门卫大爷。
高考失利后重生,我卷赢了全省尖子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