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后,星海音乐学院毕业典礼。
林晚穿着学士服,站在礼堂外的樱花树下,仰头看着那些粉白的花朵在六月的微风中轻轻摇曳。四年前,也是在这棵树下,江沉第一次真正走出阴影,与她并肩而立。如今,花依旧,人已非。
"林晚!快来合影啦!"远处,同学们在呼唤她。
林晚收回思绪,微笑着走向人群。这四年,她从一个卷入丑闻的新生,成长为管弦系的骄傲——专业成绩全优,首席小提琴手,甚至已经在业内小有名气。没人再提起当年那场风波,只有偶尔在深夜,林晚会想起那个改变了她人生轨迹的秋天。
毕业典礼结束后,林晚独自一人走向那栋已经半废弃的红砖小楼。四年过去,校园变化很大,但这栋楼依旧伫立在那里,像一个沉默的见证者。她轻轻推开那扇油漆剥落得更厉害的木门,走上二楼,来到那间熟悉的、曾经充满药味和绝望气息的房间前。
门锁已经锈蚀,轻轻一推就开了。房间里空荡荡的,只剩下一架布满灰尘的旧钢琴,和角落里几张发黄的乐谱。阳光从窗户斜射进来,照亮空气中飞舞的尘埃,如同无数细小的星辰。
林晚走到钢琴前,手指轻轻抚过那些泛黄的琴键。四年前,就在这里,江沉第一次重新触碰音乐,第一次与她合奏。那时的他,眼中还带着深深的伤痕和脆弱,却已经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
回忆如潮水般涌来。那个夏天之后发生的一切,如同电影画面般在她脑海中闪回——
江沉的复出比她想象的还要成功。那首《雾霭》的改编版,带着小提琴的忧伤和钢琴的坚韧,一经发布就横扫各大榜单。媒体和粉丝们疯狂猜测那个只署名"L.W."的小提琴手是谁,但江沉和公司始终守口如瓶,保护着她的隐私和学业。
她最终没有选择站在聚光灯下。当江沉的世界逐渐扩大,重新拥抱舞台和公众时,林晚选择了退回自己的轨道——完成学业,精进琴技,走一条更加传统但也更加稳妥的音乐道路。他们默契地达成共识:他需要专注于康复和复出,她需要时间和空间成长。
起初还有联系,但随着江沉全球巡演的开启和林晚学业压力的增加,两人的交流渐渐变成了偶尔的短信和更偶尔的电话。最后一年,甚至连这些都没有了。林晚从新闻上得知他去了国外进修,归期未定。
她理解,也接受。有些相遇,注定只是生命长河中的一段插曲,无论当时多么刻骨铭心。
林晚轻轻叹了口气,从琴键上收回手,转身准备离开。就在这时,她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是一条微博特别关注的推送——她唯一特别关注的人:江沉。
自从他复出后,林晚就养成了这个习惯,默默关注着他的一切动态,却从不点赞评论,像个隐形的旁观者。过去一年,江沉的微博几乎停更,只有工作室偶尔发布一些行程信息。而今天,他竟然发了一条长文。
林晚的心跳突然加速,手指微微发抖地点开了那条微博。
**"四年了,有些话想对你们说。"**
标题简单直接,下面是洋洋洒洒的几千字。林晚靠在窗边,一字一句地读着。
江沉第一次详细讲述了他退圈的真正原因——不是媒体猜测的"精神崩溃"或"私生活混乱",而是长期高强度工作积累的严重焦虑和抑郁,加上对音乐本质的迷失和创作瓶颈。他描述了那段黑暗时期的感觉,像被关在一个透明的笼子里,看得见外面的世界,却无法真正触碰和感受。
"在那段最黑暗的日子里,"他写道,"有一个人,用她的琴声和坚持,一点点凿开了那个笼子。她不是心理医生,不是经纪人,不是任何专业人士,只是一个相信音乐力量的女孩。她拉琴给我听,隔着门板,日复一日,即使在我最恶劣、最抗拒的时候也没有放弃。"
林晚的呼吸停滞了,眼眶瞬间湿润。他……他在说她。
"后来我复出了,她选择了退后。我尊重她的决定,但这些年,我从未停止感激和……想念。音乐是我生命的光,而她是那个在黑暗中为我重新点亮星光的人。"
以后有我的日子都是晴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