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前一周,文桐开始收拾行李。帆布包洗得发白,她用红线在磨损的边角绣了朵小雏菊——是妈妈教她的针法,针脚歪歪扭扭,却透着股认真劲儿。包里最先放进去的是那个布熊挂件,自闭症小男孩送的,熊耳朵缺了个角,像她摔过的膝盖,藏着温柔的疤。
“带这本吧。”爸爸蹲在旁边,手里举着《幼儿故事大全》,封面被磨得发亮,“你妈说,这书能帮你记着小时候的样子。”文桐接过来,指尖触到扉页里夹着的“进步奖”奖状,纸页薄得透光,却比任何奖杯都沉。
哥哥在一旁打包腌菜,玻璃罐碰撞着响。“工头特批了三天假,我送你去。”他瘸着腿往箱子里塞泡沫垫,“听说大学宿舍有电梯,不用爬楼。”文桐看着他后颈的汗,忽然想起初中他背自己回家的路,那时他的后背也这么结实,托着她越过所有难走的坎。
出发前夜,林薇发来视频,背景是大学宿舍的书桌。“我帮你占了图书馆靠窗的位置,”她举着手机转了圈,“能看见操场,累了就看看别人跑步。”镜头扫过桌角,摆着两瓶冰镇可乐,是她俩初中最爱的牌子。“等你到了,咱去吃食堂的糖醋排骨,他们说比高中的香。”
文桐笑了,眼眶热起来。原来真的有人会为你提前铺好路,像小时候林薇总把最甜的野草莓塞给她。
报到那天,校车刚驶进大学门,文桐就攥紧了帆布包带。教学楼前的玉兰树比大专的粗,图书馆的玻璃幕墙亮得能照见人,穿着校服的学长学姐笑着递来指引牌,声音软得像南方的春天。
“文桐是吗?我是你的室友,叫陈曦。”一个扎高马尾的姑娘抢过她的行李,手腕上戴着串星星手链,“我也是专升本上来的,以后咱就是战友啦。”陈曦说话时眼睛弯成月牙,像极了初中那个总借她笔记的课代表。
宿舍在三楼,哥哥坚持要自己扛箱子,瘸腿在楼梯上挪得慢,后背却挺得笔直。“你看这走廊多宽,”他喘着气笑,“比工地宿舍亮堂十倍。”文桐想帮忙,被他按住手:“让哥最后为你扛次东西。”
爸爸在一旁给床铺铺褥子,领带系得歪歪扭扭,是文桐早上帮他系的,没系紧,松垮垮挂在脖子上。“食堂在哪?”他扒着窗户望,“得给你妈打个电话,说咱到了,她肯定在灶台前转圈呢。”
正说着,妈妈的视频就打来了。“宿舍好吗?”她举着手机扫过衣柜、书桌,最后落在文桐脸上,“头发剪短了?怪精神的。”镜头里闪过灶台,炖着的排骨汤咕嘟冒泡,“我给你寄了新腌的萝卜干,配白粥吃,养胃。”
文桐点头,看见妈妈鬓角的白头发,突然说:“妈,等放假我教你用视频剪辑,把家里的玉米地拍成风景。”妈妈愣了愣,笑出满脸皱纹:“我哪会那个?”却悄悄把手机角度调了调,让她看清自己新烫的卷发——是文桐上次说“妈烫卷发好看”后,特意去镇上做的。
傍晚去领新书,《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一本本摞在怀里,沉得像她熬过的那些夜。路过公告栏,贴着专升本新生名单,“文桐”两个字排在中间,她站着看了很久,风掀起她的衣角,像小时候被吹起的马尾辫。
陈曦凑过来,手里举着两张社团招新表:“报‘幼儿戏剧社’吗?能练讲故事。”文桐接过表,笔尖在“报名”处顿了顿——初中时她总躲在教室后排,连举手发言都发颤,现在却想试试站在舞台上,给孩子们讲《幼儿故事大全》里的故事。
晚饭在食堂吃糖醋排骨,林薇果然在约定的位置等她。排骨炖得烂,汁裹在骨头上,甜丝丝的,像初中那年夏天的野草莓。“下周有场儿童剧演出,”林薇舀着汤说,“我帮你报了名,演小熊妈妈。”
文桐呛了口汤,林薇拍着她的背笑:“你小时候总把布娃娃当宝宝,现在该实战了。”
潮湿的回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