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若雪在夜色的掩护下踏上回京之路,车轮滚滚,马蹄声声,护送的队伍在官道上疾驰。她坐在马车里,身旁是那箱至关重要的证物,每一次颠簸都让她的心悬起,仿佛能听到朝堂之上那场风暴的前奏。百里东君派来的护卫分散在四周,警惕地观察着沿途的动静,风声在车外呼啸,却吹不散车内的凝重。
与此同时,萧若风朝着那艘靠岸的画舫走去。海风吹得他衣袂猎猎作响,月光洒在沙滩上,拉出一道长长的影子。船头的老者见他走近,微微颔首,神色间透着几分高深莫测。
“殿下大驾光临,老臣有失远迎。”老者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像是被岁月打磨过的古木。他腰间的梅花玉佩在月光下泛着冷光,每一步都走得沉稳,举手投足间带着久居高位的气度。
“梅先生,别来无恙。”萧若风的目光落在玉佩上,语气不卑不亢,“云州的粮食,琅琊的盐仓,这背后的棋局,先生布得可够大。”
老者笑了笑,抬手示意萧若风上船:“殿下,此处风大,不如到舱内一叙。有些事,也该让殿下知晓全貌了。”
画舫内布置得古朴典雅,檀香袅袅,墙上挂着一幅水墨梅花图,落款正是“景元”。萧若风落座后,目光在屋内打量一圈,心中暗忖:看来这“梅先生”与皇家的渊源果然不浅。
“殿下可知晓,二十年前的那场旱灾?”梅先生缓缓开口,目光望向远处,像是陷入回忆,“那时云州颗粒无收,饿殍遍野,朝廷拨下的赈灾粮却被层层克扣,到百姓手中已是杯水车薪。老臣与几位忠义之士不忍看百姓受苦,便暗中谋划,用私盐换粮,救济灾民。”
萧若风眉头微皱:“既是义举,为何要如此隐秘?为何要用这梅花印记,牵扯进朝堂纷争?”
梅先生长叹一声:“殿下有所不知,当年朝堂之上,党派林立,贪污成风。我们若公然行事,不仅救不了百姓,还会被那些贪官污吏阻挠、迫害。这梅花印记,不过是我们自保的手段,也是为了日后能揪出那些祸国殃民之徒。至于三皇子……他本是知晓此事的,却在权力的漩涡中迷失,妄图利用此事为自己谋利,最终被圣上察觉,成了弃子。”
萧若风沉默片刻,想起三皇子被囚时的绝望眼神,心中五味杂陈:“如此说来,父皇他……早知这一切?”
“陛下圣明,岂会不知。”梅先生的眼中闪过一丝敬意,“这些年,陛下默许我们暗中行事,实则是在等待一个时机,一个能彻底肃清朝堂腐败的时机。如今殿下发现这些证物,便是这个时机的开端。”
萧若风心中一动,他终于明白父皇的深意。这看似混乱的朝堂棋局,每一步都在父皇的掌控之中,而自己与林若雪,不过是这棋局里的两枚关键棋子。
“那先生接下来有何打算?”萧若风问道,目光紧紧盯着梅先生。
梅先生从袖中取出一封信,递到萧若风面前:“这是陛下的密旨,陛下命殿下回京后,将这些证物呈于朝堂之上,由大理寺彻查此案。老臣也会暗中协助殿下,将那些贪官污吏一网打尽。”
萧若风接过信,展开一看,果然是父皇的笔迹。他心中暗暗佩服父皇的谋略,这一场朝堂风暴,看似危机四伏,实则是父皇为了江山社稷、黎民百姓而精心布局。
“殿下,还有一事。”梅先生顿了顿,神色有些凝重,“王妃此番押送证物回京,恐怕会有危险。那些贪官污吏得知此事后,必定会想尽办法阻拦。老臣已安排了人手暗中保护她,但仍需殿下多加小心。”
萧若风心中一紧,想起林若雪那柔弱却坚毅的面容,不禁担忧起来:“多谢先生提醒,我定会尽快赶回京城,与若雪会合。”
此时,林若雪的车队已行至一处山谷。夜色如墨,两旁的山峦影影绰绰,寂静得有些诡异。突然,前方传来一声尖锐的哨响,护卫们瞬间绷紧神经,抽出武器。
“保护王妃!”领头的护卫大声喊道,众人迅速将马车围在中间。林若雪撩开车帘,望向四周,只见黑暗中涌出一群黑衣人,手持利刃,朝着车队扑来。
少年白马醉春风之明月清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