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古所的检测报告是骑三轮的邮递员老周送来的。他举着张盖红章的纸,站在村委会门口喊:"赵铁柱!你那腌菜坛子是明代龙泉窑的!值八十万!"
赵村长正蹲在墙根儿给菊花鸡梳毛(用李寡妇的蓝印花布),听见这声儿,梳子"啪嗒"掉在地上。他蹦起来拍裤腿:"八十万?够咱村修十个篮球场!"他拽过老周,"快!把我那套'文化衫'找出来!上回刘三叔用金粉画的,上边写'牛家屯国宝守护人'!"
刘三叔正蹲在腌菜坛前烧香(他非说坛子是"老祖宗显灵"),听见动静凑过来:"八十万?那...那我这个守护人得领工资吧?"他掰着手指头算,"每月五百!管饭!再给俩腊肉!"
牛大壮把菊花鸡往地上一放,鸡扑棱着翅膀啄他裤脚:"发啥工资!给俺买十袋玉米!让鸡当'文化大使'!"老母鸡歪着脑袋看他,像是在说"想得美"。
李寡妇抱着保温桶过来,脸红得跟番茄似的:"我...我给文化节熬十锅姜茶!用自个种的甘蔗!"她偷偷瞥了眼刘三叔,"那...那糖罐放你家,别让牛大壮偷喝!"
阿秀蹲在井边编头绳,见我过来,递给我一根:"给!加了桂花的,香。"她望着远处——村委会墙上刚刷的红漆(赵村长说要"喜庆"),正被风刮得往下掉渣,"你说...这坛子真值八十万?"
"值!"我把头绳系在她手腕上,"但值的是咱的土味,是咱的热乎劲儿。"
三天后,"明代古坛文化节"在牛家屯盛大开幕。村委会门口立起座新刷的木牌:"热烈欢迎各位领导嘉宾莅临牛家屯明代古坛文化节",底下还画了只叼玉米的鸡(牛大壮画的)。
赵村长套着金粉文化衫(下摆还是卡在裤腰里),脖子上挂着刘三叔送的"千年蜜露"(装在腌菜坛里),见游客就喊:"来嘞!看咱村国宝!"
刘三叔穿了件借的中山装(袖子短一截),站在腌菜坛前举着喇叭:"游客同志!这是明代龙泉窑!摸不得!拍可以!但拍完得捐五块钱!"他偷偷瞄了眼赵村长,"捐的钱给坛子做保养!"
牛大壮把菊花鸡塞进竹笼,用红绸子裹得严严实实:"给鸡戴金牌!写'文化使者'!"老母鸡在笼子里扑棱:"咯咯咯!你当我是奖牌?"
李寡妇端着碗姜茶站在摊位前,碗里浮着半块没化的蜂蜜:"游客尝尝!自个熬的!不甜不要钱!"
阿秀蹲在竹席上教编头绳,游客们排着队:"姑娘!这头绳咋编的?"她手把手教:"用野菊、桂花、棉线...编的时候想着...想着让戴的人开心。"
我蹲在村委会门口记签到表(正规笔记本),赵村长凑过来:"小帅!县电视台来了!快去接!"
我抬头——一辆挂着"乡村振兴看牛家"牌子的车停在村口,下来个戴眼镜的男主持,举着话筒:"观众朋友们!这里是《乡村发现》!今天我们来到了牛家屯明代古坛文化节!"他指着腌菜坛,"听说这是价值八十万的国宝?"
"可不!"赵村长挺胸抬头,"咱村刘师傅的祖传宝贝!"
刘三叔立刻凑过去:"主持!我给您沏杯茶!用我自个的'千年蜜露'!"他揭开坛子,一股酸臭味儿扑出来——原来他昨晚往坛子里倒了半罐蜂蜜,说是"保养"。
主持皱着眉头后退:"这...这是啥味儿?"
"酸香!"刘三叔拍着坛子,"明代的味道!"
牛大壮趁机打开竹笼,菊花鸡"扑棱"飞出来,落在主持肩头。主持僵了僵,摸了摸鸡冠:"这鸡...挺有'文化'嘛!"
"它叫菊花鸡!"牛大壮举着金牌喊,"会给您表演叼奖牌!"
鸡扑棱着翅膀叼走了主持的话筒,甩着脑袋往腌菜坛跑。主持追着鸡跑,赵村长追着主持跑,刘三叔追着赵村长跑——场面乱得像群被踩了尾巴的鸭子。
"咯咯咯!"菊花鸡停在阿秀的头绳摊前,把话筒扔在她脚边。阿秀捡起来,拍了拍灰:"主持!给!"
牛家屯奇幻村务手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