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邮局仓库回来,林晚星总抱着老邮差的笔记本翻看。泛黄纸页上的“热望”二字,像团小火苗,在她心底越燃越旺。她和顾时砚决定,重启老邮差未完成的“送信使命”,让仓库里那些尘封的信,都找到属于它们的归宿。
第一个目标是写着“致错过的婚礼”的信封。林晚星根据信封上模糊的地址,走访了半条老街,终于在社区档案室查到线索——五十年前,一对恋人因男方突然被调去外地,错过婚礼,后来女方远走他乡,男方守着邮筒终身未娶。
顾时砚托朋友联系到女方后人,得知老人定居在南方小镇,年逾古稀仍保存着当年的婚服。当林晚星和顾时砚带着信封出现在老人小院,满院的绣球花正开得热烈,老人颤抖着拆开信,里面是男方用铅笔写的寥寥数语:“婚礼虽误,爱意未改,你走后,邮筒成了我寄思念的地方。”
老人泣不成声,从箱底取出本相册,里面夹着褪色的请柬和男方后来寄来的信,每封都因潮湿发霉,却被仔细裱糊。“我也一直在等,等一个能把遗憾说出口的机会。”老人望着邮筒方向,“现在,能帮我给天堂的他回封信吗?”
第二封信是画着未赴约樱花的信封。林晚星在老街古董店找到线索,店主说这是二十年前一位画家的作品,画家因重病爽约与恋人的樱花之约,后来郁郁而终。他们在画家故居阁楼,发现满墙樱花画作,其中一幅背面写着:“樱花年年开,我却再没机会说抱歉。”
顾时砚通过艺术圈朋友,联系到画家恋人——如今已是知名花艺师的她,在看到画和信时,沉默许久后,在樱花季包下整片樱花园,举办了一场“未赴之约”花艺展,展出的花艺作品里,藏着她回给画家的信:“樱花从未怪你,我也是,你留在画里的春天,我替你看完了。”
随着一封封信被送达,仓库里的牛皮信封越来越少,老街却因这些故事热闹起来。社区大学的学生们自发组成“时光信使”团队,帮林晚星和顾时砚整理信件、寻找收件人;书店老板把仓库里的线装笔记本复刻,放在邮筒旁供人翻阅;穿旗袍的老奶奶常来邮筒前坐,给年轻人讲老邮差和她的故事。
林晚星和顾时砚的插画工作室,也成了“时光回信”的创意基地。他们把送信故事画成绘本,用老邮差的“热望”理念设计文创产品,收益用于修缮更多老邮筒。越来越多城市的老邮筒被“唤醒”,成为新的情感树洞,而老街的时光邮筒,始终是这股“送信潮”的原点。
某个暴雨夜,邮筒被雷击倾斜,林晚星和顾时砚守在雨中抢修,附近居民纷纷拿来工具帮忙,男生抱着画、穿旗袍的老奶奶、社区大学的学生们……众人合力扶起邮筒的瞬间,雨水顺着邮筒淌下,倒映着无数张带着笑意的脸,像老邮差笔记本里说的那样,“人心底的热望,永远不会凉”。
修复后的邮筒,被大家贴上“时光补丁”——有学生画的勇气涂鸦,有老奶奶绣的樱花,有顾时砚刻的“热望”二字,林晚星画的老邮差背影。当第一缕晨光洒在补丁邮筒上,仓库最底层木箱里,那本线装笔记本突然自动翻开,新的字迹在纸页上蔓延:“邮筒的故事,永远不会结束,因为总有人愿意相信,未竟的遗憾,都能续写温柔。”
林晚星和顾时砚相视一笑,他们知道,只要有人愿意投递真心,邮筒就会一直伫立在街角,成为时光里最温暖的坐标,让所有未竟的故事,都能在“热望”中找到续写的可能,让每一份藏在心底的期许,都能等到属于它的回音。
街角的时光邮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