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砚之的摄影展开展那天,北方正下着一场温柔的春雨。展厅的门帘被风吹得轻轻晃动,进来的人都带着一身湿润的花香,目光落在墙上的照片时,脚步总会不自觉地慢下来。
墙上的照片没有华丽的构图,全是老宅窗台的日常——清晨的露珠沾在茉莉花瓣上,正午的阳光把叶片的影子投在窗台上,傍晚的霞光染得花盆边缘泛着暖红,还有冬日里雪落在玻璃上,映出屋内茉莉的绿意。每一张照片下方,都配着一行小字,是阿时信里的句子。
“这张拍得真好,像能闻到花香。”一个穿蓝裙子的姑娘站在《初夏的第一朵茉莉》前,轻声感叹。
林砚之握着手里的相机,指尖有些发暖。这台旧相机是阿时的,如今她每天都带着它,就像带着一份未完成的约定。她笑着对姑娘说:“这是他教我的,拍花要等风来,等光来,等它愿意对着镜头笑。”
姑娘好奇地问:“他是你的老师吗?”
“是我等了很多年的人。”林砚之望着照片里的茉莉,声音轻得像雨丝,“以前总觉得,有些约定错过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后来才知道,只要心里记着,他就会陪着你,把没走完的路走下去。”
展厅的尽头,放着一个樟木小盒,里面装着阿时的信和那片干枯的茉莉花瓣。盒旁摆着两盆茉莉,一盆是从南方带回的老株,此刻正开着细碎的白花;另一盆是春节时收到的幼苗,也抽出了小小的花苞。来看展的人路过这里,总会停下脚步,有人轻声读着信上的句子,有人对着花盆拍照,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和温柔的沉默。
下午的时候,花店老板娘从南方赶来,手里拎着一个布包,里面装着一叠照片。“这些是阿时当年在我花店拍的,”老板娘把照片递给林砚之,“他说等以后办摄影展,要把这些花的照片放进去,说每一朵花都藏着一个人的名字。”
林砚之翻开照片,里面全是各种各样的茉莉——含苞待放的,热烈盛开的,沾着雨水的,被阳光晒得发亮的。最末一张照片里,阿时蹲在花店的花架前,手里捧着一盆茉莉,镜头对着花朵,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背景里能看到巷口的青石板路,和她记忆里的模样一模一样。
“他总说,茉莉是最执着的花,只要有人守着,不管多远的路,都能把春天带回来。”老板娘拍了拍林砚之的肩膀,“现在你做到了,他肯定很高兴。”
林砚之的眼泪落在照片上,却笑着点头。她把这叠照片贴在展厅的空白墙上,旁边写着:“这是他镜头里的春天,也是我们共同的约定。”
闭展的时候,雨已经停了。林砚之收拾好东西,抱着两盆茉莉走出展厅,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湿漉漉的街道上。她沿着老巷往老宅走,青石板路被雨水润得发亮,路边的丁香开得正盛,香气混着茉莉的香,像走在十年前的梦里。
回到老宅时,窗台前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当年的同学陈冉,手里拎着一个旧笔记本。“我整理旧物时发现这个,想着你可能需要。”陈冉把笔记本递给她,“这是阿时高中时的摄影笔记,当年他走之前,托我帮他保管,说等你愿意原谅他了,再交给你。”
林砚之翻开笔记本,里面记满了摄影技巧,夹着很多张草图,还有几页写着她的名字——“砚之喜欢茉莉,要拍清晨带露的”“砚之怕黑,以后拍夜景要带着小灯”“砚之的生日,要拍一组专属她的春天”。字迹从青涩到成熟,一页页翻过去,像看到了阿时走过的那些年。
“其实当年他走的时候,心里比谁都难受。”陈冉叹了口气,“他跟我说,等他拍出成绩,就回来找你,怕自己一事无成,给不了你想要的生活。他总说,你值得最好的,所以他要拼尽全力,站在能配得上你的地方。”
断绝关系后,她们悔不当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