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长安烟火入经卷
长安城的朱雀大街上,青石板缝里钻出的剑形草已经半尺高,草叶上的佛印露珠被往来行人的脚步震落,溅在唐僧的袈裟上,凝成细碎的金斑。他展开经卷,末页的插画正在自动更新:长安城的钟楼旁,多了座小小的剑冢,冢顶插着的不是残剑,而是缠着《金刚经》的碧玉笛,令狐冲正坐在冢边,给围着的孩童讲《笑傲江湖曲》里藏着的《心经》。
“师父你看,令狐大哥成说书先生了。”八戒的九齿钉耙在地上拖出浅痕,耙齿间挂着的糖葫芦签上,粘着片从剑形草上摘下的叶子,叶尖的佛印正渗出细流,在签子上写出“酒肉穿肠过”几个字,“他讲的故事里,岳不群成了好人,说他最后是为了护经书才死的,还说东方不败其实喜欢绣花,不喜欢打架。”
唐僧笑了笑,指尖的舍利子在经卷上轻轻一点,插画里的令狐冲突然抬头,朝他们的方向拱手,碧玉笛在指间转了个圈,笛音顺着朱雀大街飘来,混着酒楼的吆喝、茶馆的评弹、铁匠铺的锤声,竟在经卷的空白处,自动谱写出新的乐章,既像《笑傲江湖曲》,又似《大悲咒》。
“故事本就该有很多种讲法。”他合上经卷,发现最后一页多了行小字,是用孩童的笔迹写的:“岳叔叔的剑,方证爷爷的经,都能保护我们。”字迹旁边,画着个小小的同心结,一半是龙鳞,一半是灵珠火,“就像这行字,比任何经文都管用,因为它长在孩子们的心里。”
走到大雁塔下时,那里已经围满了百姓。塔身上的佛经刻字间,被人用朱砂补了许多剑招,“色即是空”的“空”字里,嵌着“独孤九剑”的破式;“应无所住”的“住”字旁,画着辟邪剑的起手式。更奇妙的是,塔前的香炉里,插着的不是香,而是缠着佛幡的剑鞘,鞘口露出的剑刃上,既刻着“降魔”,又题着“自在”。
“是陛下让人补的。”老臣魏征拄着拐杖迎上来,他的朝服袖口沾着朱砂,显然刚参与过补刻,“陛下说,圣僧取回的真经,不该只藏在塔里,该让长安城的人都知道,护国安邦,既要靠佛经安民心,也要靠剑法惩恶徒。”他指向塔旁新盖的阁楼,匾额上写着“佛剑阁”三个字,是用金箍棒的金光与冰魄剑的霜纹混合写成的,“里面既藏着取经的经卷,也收着江湖的剑谱,还摆着东海龙宫送来的珊瑚,说是要让大唐的孩子,从小就知道天地间的缘分,不止一种。”
哪吒突然拽着敖丙往阁楼跑,火尖枪在掌心转得飞快,枪头灵珠的光芒在阁楼上空画出巨大的“和”字,字的笔画里,既藏着龙族的图腾,又嵌着灵珠火的印记:“小爷要在这儿留件礼物。”他用枪尖在阁楼的梁柱上刻下“龙元灵珠,共护长安”八个字,每个字都燃着温暖的光,“让以后来的人都知道,东海的龙和灵珠的仙,也能守护大唐的烟火。”
敖丙的冰魄剑立刻跟上,霜纹顺着枪尖的刻痕蔓延,在字的周围织出冰花,冰花里冻着东海的浪涛、华山的清风、西天的佛光,最后都化作温润的玉色,与梁柱融为一体:“还要让他们知道,龙元能护着灵珠的火不灼伤人间,灵珠的火也能暖着龙元的冰不冻僵江湖。”
两人的笑声在阁楼里回荡,撞在经卷与剑谱上,溅起串串光点,光点落在悟空的金箍棒上,他突然扛起棒子跃上大雁塔,在塔尖的避雷针上坐下,棒身缠着的乐谱被风吹得猎猎作响,竟与塔铃的声音合在一起,在长安城的上空盘旋:“俺老孙就在这儿歇脚了,谁要是敢破坏这佛剑同存的好日子,就尝尝俺的棒子,管他是佛是魔,是龙是仙!”
夕阳西下时,唐僧站在皇宫的丹陛前,将真经献给唐太宗。御座旁的立柱上,缠着混天绫的流苏,柱脚摆着个奇特的鼎,鼎身是用辟邪剑熔的,鼎耳缠着《金刚经》的书页,鼎里烧着的,是从东海带来的龙涎香,香气里既藏着江湖的洒脱,又含佛堂的庄严。
西游笑傲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