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腊月,寒意浸骨却也暖意融融。烟雨楼前的青石板路被往来的脚步磨得发亮,路边的摊贩支起了暖棚,卖着糖炒栗子、烤红薯和热气腾腾的馄饨,白雾在冷空气中袅袅升起,混着吆喝声,织成一幅鲜活的岁末图景。
听风阁里早已生起了炭火,铜炉里的银丝炭烧得正旺,映得满室红光。林惊鸿披着件素色的羊绒披风,正临窗翻看着永王送来的书信。信里说书院的孩子们用攒了半年的铜板,给太湖边的孤老买了过冬的棉衣,还画了幅歪歪扭扭的画,贴在信纸背面,画上的孩子们围着老者,手里举着糖葫芦,笑得露出缺了的门牙。
“他们倒有心。”林惊鸿将信纸折好,放进竹制的信筒里。这信筒是苏砚亲手做的,筒身刻着细密的竹纹,还留了个小小的梅花形镂空,正好能闻到里面信纸的墨香。
苏砚端着两盏热茶走进来,将其中一盏递给她:“刚泡的祁门红茶,比野茶更暖些。”他的指尖碰到林惊鸿的手,微微一顿,“怎么手这么凉?是不是又在窗边站了许久?”
林惊鸿接过茶盏,暖意从掌心蔓延开来:“在看楼下的糖画摊。那老师傅的手艺真好,画的龙栩栩如生,连鳞片都脉络分明。”她望着楼下围着糖画摊的孩子,想起自己小时候,林府的丫鬟也曾给她买过糖画,只是那时的糖画,早已随着火光消失在记忆里。
“白小陌的药铺今天歇业了。”苏砚在她身边坐下,目光落在窗外的雪地上,“他说要带伙计去给城西的孤儿院送年货,还把这个月赚的银子都换成了米和面,说是要让孩子们过个饱年。”
林惊鸿笑了:“白老怪要是知道了,又该说他败家了。”她想起白小陌出发前的模样,背着个比他人还高的包袱,里面塞满了糖果和药膏,说是要让孩子们既能吃糖,又能防蛀牙,“对了,谢临舟的书铺进了批新话本,说是写我们在黄山的故事,要不要去看看?”
“他派人送来了。”苏砚指向桌角的纸包,“说是特意留了签名版,还说要是觉得写得不好,就让你去书铺给他‘指导指导’。”
林惊鸿拆开纸包,只见话本的封面上画着黄山的云海,她和苏砚站在悬崖边,白小陌抱着药篓在后面追,沈青梧举着绣绷在旁边笑,画风灵动,竟有几分神似。她翻开第一页,开头写着:“江湖之大,不止刀光剑影,更有风雪同路的暖意……”
“写得倒实在。”林惊鸿指尖划过字迹,突然想起那年在黄山的雪夜,四人挤在白老怪的药庐里,围着炭火煮野茶,白小陌把最后一块桂花糕让给她,沈青梧悄悄给她的茶杯添满热水,苏砚则在一旁默默添柴,那些藏在风雪里的温暖,果然都被谢临舟写进了话本里。
正看着,沈青梧抱着个红布包裹走进来,脸颊冻得通红,鼻尖沾着雪花:“你们看我带什么来了?”她解开红布,里面是件墨绿色的披风,领口和袖口绣着精致的缠枝莲纹,针脚细密,一看便知费了不少心思。
“给你的。”沈青梧把披风递给林惊鸿,“前几日去太湖边采风,见着皇后娘娘身边的嬷嬷,她说宫里的贵人都穿这种料子的披风,防风又暖和。我托人从苏州买了匹云锦,赶在年前绣好了,你过年穿正好。”
林惊鸿接过披风,云锦的触感细腻温润,缠枝莲的纹路在炭火下泛着微光。她想起沈青梧曾说过,最讨厌为权贵绣东西,可如今却为她绣了件比宫里还精致的披风,心里的暖意像春水般漫开来。
“你自己的呢?”林惊鸿拉过她的手,见她的指尖冻得发红,还带着细密的针脚痕迹,“又熬夜赶工了?”
“我不怕冷。”沈青梧笑着抽回手,“绣坊的伙计们都放假回家了,我一个人在铺子里反倒清静。对了,我给你们绣了副春联,就挂在听风阁的门口,你们看看喜不喜欢。”
收气运之子为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