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内城·天元四年四月庚申 寅时)
残灯如豆,映陈轩面之苍白。案上龙袍已蒙尘,十二章纹为血渍所洇,模糊不清。轩取最后一蜜饯,纳于口,甘味如针,刺舌尖发麻。
“陛下,”李德全曳断足而入,裤管浸黑血,“内城不守矣……邹军已破西华门,距紫宸殿仅三街之遥。”
轩吐蜜饯核于地,核滚至龙椅侧,若弃子。“守不住了……”喃喃自语,忽笑,笑声触殿柱,碎作尖利回响,“萧正茂降,诸州府反,即匠铺铁匠亦敢撬城门……朕为天子,何其可笑。”
德全伏于地叩首,额撞金砖,邦邦有声:“陛下,若不然……突围乎?臣于玄武湖备舟,可遁……”
“遁?”轩一脚踹翻案几,玉圭坠地断为两截,“往何处遁?杨烈斥候恐早塞长江。去岁强征粮时,百姓之唾,早已淹朕退路。”
忽望殿外,天色已呈鱼肚白。远处杀声起,间杂邹军喊话:“降者免死!”六字如潮,一波波拍宫墙。
(紫宸殿·卯时)
轩易素色锦袍,摘通天冠上珍珠。昔时珍珠曾于宴上掷舞姬取乐,今则一颗颗纳于袖袋。德全欲为其披甲,被推开:“不必,败军之将,着何物皆同。”
殿外忽喧哗,乃禁军残部抢最后一批宫粮。轩至殿门,见数军卒以刀劈国库之锁,金黄粟米倾泻,混地上血污。
“皆止!”轩大喝,军卒不理,反有疤脸卒举刀相向:“皇帝自身难保,尚管我等?”
德全护于轩前,被卒一刀砍肩。血溅轩素袍,如开凄厉之花。轩忽笑:“砍得好……朕之江山,早该被砍碎矣。”
(朱雀大街·辰时)
杨烈勒马街头,观奔逃之禁军残部。秦岳上前禀:“将军,内城已破,唯紫宸殿未下。”
“不必急。”烈望宫城方向,“待其内之人自出。”令士卒沿街贴告示,书“凡宫娥内侍,皆可归家;禁军降者,发银五两”。
有捧告示老内侍哭曰:“将军真乃仁主……陈陛下昔时,连我等月钱亦克扣。”
(紫宸殿·巳时)
轩坐龙椅,闻殿外脚步声渐近。德全捂伤,气若游丝:“陛下……当走矣……”
轩却起,自案上取传国玉玺。玺上螭虎纹已被摩挲光滑,忽忆登基日,父授此玺时言:“守百姓,方能守江山。”
“守百姓……”重复此语,忽将玉玺纳德全怀,“汝携此,寻杨烈——告之,朕愿降,唯求善待宫城百姓。”
德全泪下如雨:“陛下……”
“去。”轩挥手,“朕为天子,降,亦当有天子之仪。”
(宫门口·午时)
轩出宫门,素袍上血渍于阳光下格外刺眼。身后随二十七内侍,皆垂首,手持空托盘——乃最后未被抢光之宫宴器皿。
杨烈立于宫门内,玄甲沾晨露。见轩来,未上前,唯抬手示意士卒让道。
“杨将军。”轩立定,声平静如死水,“朕降矣。”
烈颔首:“陛下既降,当守诺——宫城百姓,吾已令士卒护之,秋毫无犯。”
轩忽弯腰,对宫城方向深揖。起时,眼角有泪滑落:“朕负彼等……”
(御花园·未时)
烈陪轩行于落满枯叶之回廊。昔日琼楼玉宇,今只剩断壁残垣。有宫娥抱琵琶躲假山后,见轩至,慌忙低头。
大邹高祖武皇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