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时砚的指尖轻轻碰了碰画中未完成的部分,徐淮桉在他耳边说了句什么,他的嘴角几不可察地弯了下,像冰山终于裂开条细缝。
收工时,暮色已经漫进厂区。
徐淮桉提议去老食堂吃饭,周时砚破天荒地没拒绝。
老食堂是用旧厂房改造的,保留着水泥柱子和长条木桌,墙角的老式吊扇慢悠悠地转着,吹起桌上的纸餐巾。
徐淮桉打开红酒,酒液在高脚杯里晃出红宝石般的光泽。
“来,敬陈砚。”他举杯,目光望向窗外的铁轨,“也敬能把他的故事演活的沈老师。”
沈絮举杯时,指尖碰到杯壁,冰凉的触感让她想起美术馆里那幅《透气口》。
周时砚的酒杯和她的轻轻碰了下,发出清脆的声响,像两颗心在寂静里的碰撞。
“沈老师知道陈砚为什么总用橙红色吗?”徐淮桉给她添酒时,忽然问道。
沈絮摇头。
“因为时砚小时候总穿件橙红色的毛衣。”
徐淮桉笑了起来,眼角的纹路更深了,“那是他妈妈给他织的,后来他妈妈走了,毛衣也穿不下了,陈砚就总把橙红色画在画里,说‘这样就像你还在身边’。”
周时砚握着酒杯的手指紧了紧,指节泛白。
沈絮看着他,忽然明白那三道“透气口”的含义——不是缺口,是留在回忆里的、带着暖意的印记。
窗外的铁轨在暮色里泛着冷光,远处的信号灯闪了下,像颗孤独的星。
沈絮知道,徐淮桉的到来,像把钥匙,打开了周时砚紧闭的过往。
那些藏在锈色里的故事,那些浸在橙红色里的暖意,正随着酒杯里的红酒,一点点在她心里漫开。
而她和周时砚之间,那道隔着“投资方与演员”的界线,也在不知不觉中,被老钢厂的暮色和陈砚的画笔,悄悄晕染成了模糊的交界。
絮入时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