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在林小满的画室里发现了本日记,最后一页画着盏灯笼,旁边写着:“13号院的灯笼在流血,里面有姐姐的指甲。”
技术科在灯笼碎片上提取到的DNA与半年前失踪的苏晚部分匹配,更诡异的是,前六个死者的遗物里都有老顾的药方,病症全是“心悸失眠”,药方末尾都写着“晚来取灯”。
“查老顾的真实身份,”陈默把放大镜按在日记的插画上,灯笼的竹骨被画得异常清晰,像由无数根细骨拼接而成,“还有,查民国时期灯笼巷的失踪案,特别是和‘人皮灯笼’有关的。”
档案室的霉味呛得人喉咙发紧,小林从积满灰尘的卷宗里翻出本泛黄的线装书,封面上写着《滨海异闻录》,其中一页记载着1943年的连环失踪案:七个年轻女子在灯笼巷失踪,尸体被发现时都穿着旗袍,皮肤不翼而飞,而巷子里的灯笼在那几天格外明亮,有人说灯笼面是用人皮做的,能照出死者的冤魂。
“案犯是当时有名的外科医生顾景明,”小林指着卷宗里的照片,男人穿着白大褂,眉眼间和现在的老顾有七分相似,“他祖上确实是做灯笼的,传说他家的灯笼要用活人皮肤做面,竹骨要用死者指骨拼接,点上后能看到死者生前的模样。”
陈默的目光落在照片里顾景明的左手,无名指上戴着枚和老顾同款的玉扳指。卷宗最后附着份处决令,顾景明在1945年被枪决,行刑前他说过一句话:“我的灯还没做完,会有人替我继续做下去。”
“申请搜查令,立刻去13号院。”陈默抓起外套时,手机突然震动,是苏棠发来的消息:“我在13号院柴房,这里有很多灯笼,其中一盏的面上有苏晚的胎记。”
第四章 柴房里的灯架
苏棠趁老顾去义诊时溜进了柴房。门锁是虚掩的,推开时扬起的灰尘里夹杂着浓重的福尔马林味。房梁上挂满了灯笼,每个灯笼下面都贴着张泛黄的纸条,写着名字和日期,最新的那张写着“林小满,2023.9.17”。
最里面的墙角立着个木架,上面摆着七盏半成品灯笼,竹骨已经搭好,只是还没糊上面。苏棠拿起其中一盏时,指尖触到的竹骨异常光滑,仔细看去,骨头上还留着指甲的痕迹——这根本不是竹骨,是人骨!
她的目光落在最右边的灯笼上,那盏的骨架已经完成,旁边放着块皮肤组织,上面有颗米粒大小的褐色胎记,和苏晚锁骨处的胎记一模一样。灯笼下面的纸条上写着“苏晚,2023.3.21”,正是姐姐失踪的日子。
柴房的门突然被推开,老顾站在门口,手里拿着把手术刀,刀身在昏暗的光线下泛着冷光。他的中山装前襟沾着血迹,脸上的皱纹在阴影里扭曲成怪异的形状。
“你不该来这里的。”他的声音像生锈的门轴在转动,“苏晚的灯快做好了,就差最后一步——用你的皮肤做灯罩,你们姐妹的皮肤最像,照出来的影子才完整。”
苏棠抓起墙角的扁担砸过去,转身想跑,却被老顾抓住头发按在地上。手术刀划破她的手腕时,她看到柴房的墙壁上挂着张黑白照片,上面的男人正是顾景明,而站在他旁边的年轻女人,眉眼间和老顾有几分相似。
“我祖父说过,完美的灯笼需要血亲的皮肤,”老顾的刀逼近她的脸,玉扳指在她眼前晃出冷光,“苏晚的皮肤太干了,你的刚好,新鲜的皮肤做的灯笼才能亮得久。”
苏棠突然注意到他左手的玉扳指,上面刻的不是缠枝莲,是无数个细小的“灯”字。她想起姐姐日记里的话:“顾医生的扳指会变色,遇血会发红。”
血珠滴在玉扳指上时,上面的字迹果然变红了,像有血从里面渗出来。老顾的眼神变得狂热,喃喃自语:“血祭完成了,这盏灯能照到民国去,祖父就能看到了……”
第五章 骨灯的秘密
陈默踹开柴房门时,老顾正举着手术刀走向苏棠。苏棠的手腕在流血,血滴在地上的骨灯架上,骨头上的纹路突然变得清晰,像无数条细小的血管在蠕动。
恐怖异闻:惊悚小故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