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的秋阳穿过碑林的银杏叶,在地面织出金色的网。一群孩子正围着那本“约定簿”席地而坐,最大的不过十二岁,最小的才刚会走路。他们手里都捧着自己培育的“光脉之子”幼苗,幼苗的叶片在阳光下折射出不同的光:中国孩子的带着稻穗纹,非洲孩子的泛着芒果香,法国孩子的裹着葡萄酒的醇红,所有光在网中央汇聚,形成一个小小的光球,与约定簿封面的星尘粉末产生共鸣。
林辰蹲在孩子们中间,将一枚青铜徽章别在每个孩子胸前。徽章的图案是棵年轮树,树根扎在地球,枝叶伸向火星和半人马座,最顶端的果实里嵌着数字73。“这不是普通的徽章,”他摸着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的头,她正是当年那个总爱追着光轨跑的孩子,如今已是全球儿童农业联盟的小主席,“是光的接力棒。”徽章突然亮起,投射出历任传承者的影像:老教授年轻时的样子、苏婉清首次登上火星的瞬间、陈曦调试光轨的专注神情,最后定格在眼前这群孩子的笑脸上。
老教授的实验室里,“传承者培养系统”在有序运行。系统将全球三十七个国家的少年农业爱好者数据汇总,根据他们的兴趣匹配导师:对基因编辑感兴趣的孩子跟着陈曦团队,热爱星图解读的则由射电望远镜台的研究员指导,最特别的“光语者”课程,专门培养能听懂植物与宇宙对话的孩子——目前全球已有107名小光语者,他们能通过触摸作物,感知到73周期的细微变化。
苏婉清带着新修订的《光的传承手册》来到银杏树下。手册的扉页印着三行字:“记住根的方向,理解光的语言,带着种子去所有需要生长的地方。”内页是用孩子们的画作组成的,某页画着火星种植舱里的课堂,老师是机器人,学生是地球孩子和火星机器人;某页画着半人马座的星尘云里,飘着无数个种子形状的摇篮,每个摇篮里都睡着不同星球的婴儿。
小姑娘的“星际徽章”第二十代成了“传承者终端”,此刻正连接着全球儿童农业网络。屏幕上,各国孩子的种植日记在实时滚动:非洲男孩记录着芒果树的生长,他的树已经能通过光轨给地球的朋友“发信”;法国女孩拍下新酿的果酒,酒瓶上贴着她画的年轮标签;中国男孩则分享了自己培育的“三代光脉之子”,它的基因里已融入了三种星球的记忆。“你看这个火星基地的直播,”她点开一个窗口,几个火星出生的孩子正第一次触摸地球的土壤,指尖的光与土壤里的星尘同时亮起,“他们也是光的传承者呢。”
陈曦团队研发的“光轨研学路线”覆盖了三十七个国家的农业区。孩子们沿着光轨旅行,在青州葡萄园学习如何与星尘对话,在非洲芒果园体验传统的嫁接技术,甚至有机会通过虚拟现实“登陆”火星种植舱。最新的研学成果令人惊叹:一群十岁孩子设计的“跨星种植方案”,竟与老教授团队的专业方案重合度达73%,方案里画的光轨路线,比电脑计算的更贴近植物的生长意愿。
李大姐的葡萄园里,新酿的“传承酒”装在迷你陶罐里,每个罐子都由孩子们亲手烧制,罐身上刻着自己的名字和一句农业谚语。李大姐会在每个孩子成年那天,把对应的酒坛交给他们,坛底的夹层里藏着当年的种植记录和一粒云溪的葡萄籽。“这酒不是给你们自己喝的,”她给孩子们讲当年的故事,讲第一颗星尘如何落地,讲混血植物如何长出第一圈年轮,“是让你们传给下一代,告诉他们我们曾和宇宙有过约定。”
重生之执掌风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