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课本为证
第1节:拼接信物
月光透过窗棂,在秉礼学校的书桌上投下斑驳的树影。赵山河的手指在长衫口袋里攥着半本《千字课》,书脊被汗水浸得发潮。孙敬之刚送走最后一个学生,长衫的下摆还沾着粉笔灰,看见他进来时,圆框眼镜后的目光突然亮了亮。
“赵先生深夜来访,可是有要事?”孙敬之掩上门,门闩落下的轻响在寂静的校园里格外清晰,远处日军岗楼的探照灯扫过墙头,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
赵山河没说话,从口袋里掏出那半本课本。靛蓝的封面上,第7页的缺角像块被啃过的月亮,边缘磨得发毛。他将课本推到孙敬之面前,指尖因为用力而泛白。
孙敬之的呼吸明显顿了一下。他缓缓伸出手,从教案夹里抽出另一本《千字课》——同样的开本,同样的泛黄,只是缺角在相反的位置。两本书放在一起时,赵山河听见自己的心跳声撞在胸腔上,像擂鼓。
“咔嗒。”
孙敬之将两本书的缺角对齐,动作轻得像在拼接一件易碎的瓷器。月光恰好落在拼合处,原本残缺的纸面突然浮现出四个字:“黑石关涵洞”。墨迹是用米汤调的,干了以后几乎隐形,只有两本书严丝合缝时,才能借着光线看清。
赵山河的后背猛地一僵。黑石关涵洞!皮司令将军在布防图上圈了又圈的地方,是日军运输军火的必经之路,也是伏击的最佳位置。他想起李百晓说的“缺了角的月亮”,原来完整的答案,藏在这两本看似普通的课本里。
“这是三年前的春天,”孙敬之的指尖抚过那行字,声音里带着感慨,“皮司令还在豫西打游击时,悄悄来过学校。”他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月光,“他说,总有一天要炸掉黑石关的铁路桥,涵洞是关键,得找个稳妥的地方藏着这个秘密。”
赵山河望着拼合的课本,突然明白过来。三年前的皮司令,就已经为今天的伏击埋下了伏笔。这两本书,一本交给在乡村扎根的李百晓,一本留给潜伏在学校的孙敬之,像两把钥匙,要等合适的人来开启。
“日军上个月刚加固了涵洞的守卫,”孙敬之从抽屉里拿出张草图,上面用红笔标着哨兵的位置,“我托人混进去看过,里面的炸药引线接口有变动,得重新勘察。”他将草图叠成方块,塞进赵山河手里,“这就是皮司令要的最后一块拼图。”
赵山河捏着草图,纸页薄得像蝉翼,却重得让他几乎握不住。他想起山洞里李百晓刀鞘里的信,想起孙敬之校徽上的“见此徽如见我”,原来从三年前开始,无数人的命运就被这“黑石关涵洞”四个字紧紧连在了一起。
“李师傅让我带句话。”赵山河突然说,目光落在孙敬之胸前的校徽上,“他说,夜校的学员都练熟了掷手榴弹,就等命令。”
孙敬之的眼睛亮了,像被点燃的油灯:“好,好!”他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皮司令三年前种下的种子,总算要发芽了。”
巩县烽火抗日之豫西铁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