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十二月的初雪来得突然。许稔从图书馆的窗户望出去,原本灰蒙蒙的天空此刻飘满了鹅毛般的雪花。她搓了搓冰凉的手指,重新将注意力转回笔记本电脑——交换生申请表格还差最后一部分个人陈述没有完成。
光标在空白文档上闪烁,许稔咬着下唇思考。该怎么用400个单词说明,为什么一个帝国理工的优秀生要放弃在伦敦的机会,跑去一所中国大学交换?
"Because of a boy"显然不是招生委员会想看到的答案。
窗外,雪越下越大。几个学生在草坪上打起了雪仗,笑声隐约传来。许稔的思绪飘回初三那年的冬天,那天也下了这么大的雪。放学时她没带伞,宋祠二话不说把自己的伞塞给她,自己冒雪跑回家,第二天就发了高烧。她去探望时,那个笨蛋还躺在床上对她傻笑:"小矮子,你来看我啦?"
许稔的嘴角不自觉上扬。她低头开始打字:"我对宁江大学的向往始于其著名的植物学研究..."指尖在键盘上飞舞,"特别是贵校植物园在保护濒危物种方面的工作..."
写到一半,手机震动起来。父亲的名字在屏幕上闪烁。许稔深吸一口气才接起来:"爸。"
"申请材料准备得怎么样了?"父亲的声音通过电波传来,一如既往地不容置疑,"剑桥的Professor Johnson回邮件了,他对你的研究方向很感兴趣。"
许稔盯着电脑上未完成的宁大申请表格,胃部一阵绞痛:"还在准备。"
"别拖沓。帝国理工虽然不错,但剑桥的平台更高。"父亲顿了顿,"对了,下周六David Li会来伦敦,我安排你们见个面。他刚在MIT拿到博士学位,家世也好。"
许稔握紧手机。David Li,这已经是这学期父亲介绍的第三个"青年才俊"了。"我这周六有实验。"
"推掉。"父亲干脆地说,"许稔,你别忘了是谁给你创造了这些条件。要不是我坚持让你来英国,你现在还在国内二流大学浪费时间。"
挂断电话后,许稔的视线模糊了。她粗暴地抹掉眼泪,继续填写申请表。在个人陈述的最后一段,她写道:"我相信真正的学术精神在于追随自己的求知欲,而非他人设定的路径。宁大植物园有一种濒危梧桐,它的生命力与适应性正是我想研究的..."
点击发送的那一刻,许稔感到一种久违的轻松。雪已经停了,月光照在积雪上,整个世界泛着蓝色的微光。她拿出手机,翻出宋祠的号码,犹豫再三还是只发了一条:"伦敦下雪了。宁大冷吗?"
几乎同时,手机震动起来。宋祠回复的速度快得惊人:"不算冷。今天去植物园帮忙,看到梧桐树结了冰挂,像你以前描述的景象。"
许稔把手机贴在胸口,感受着那份温暖穿过冰冷的夜晚。她没有告诉宋祠的是,如果申请成功,明年春天她就能亲眼看到那些梧桐树了。
而此时在宁大,宋祠正坐在生物系实验室里,面前摊开着一堆资料。作为Dr. Smith的研究助理,他负责整理帝国理工送来的合作研究论文。翻到第三篇时,一个熟悉的名字让他手指一颤:"Xu Ren,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是许稔的论文。
论文探讨了东亚特有植物在气候变化下的适应性,引言部分赫然引用了"初中时期在华东地区进行的初步观察"。宋祠的心跳加速——那是他和许稔初二暑假一起做的植物生长记录,当时只是为了完成生物课作业,没想到她竟然记得,还用在了正式论文里。
他迫不及待地往下读,在致谢部分发现了一行小字:"特别感谢R.S.提供的初期灵感与持续鼓励。"
R.S.——Ren Song. 宋祠的名字拼音缩写。
一股暖流从心脏涌向四肢。宋祠小心地把论文装进文件夹,决定明天就去买信纸。如果许稔不能来宁大,他就把每一天的宁大写成信,寄往八千公里外的伦敦。
如果思念有声,你会听到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